鹅是草食家禽,具有生长快、耐粗食和消耗精料少等特点。春天是养好小鹅的黄金季节。早春孵的鹅,经5个月~6个月饲养,当年8月份~9月份开始产蛋,平均产蛋60枚~70枚(太湖白鹅),经济效益很高。要养好小鹅,必须抓早抓好,特别要抓住以下几点:
选择健康雏鹅健康正常的小鹅表现为重量适中,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良好,毛干后能站立,叫声宏亮,毛色光亮,活泼,眼睛明亮有神且灵活,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来时,双脚迅速收缩。
控制好温度初出壳的小鹅体小毛稀,调节体温能力差,主要靠人为热量保温。冬春育雏温度一般控制在28℃~30℃,1周后每天下降1℃。温度下降至16℃~18℃时,就可常温饲养。
调节好湿度湿度对小鹅健康影响很大,如湿度高、气温低,体热发散快而变冷,易引发感冒而下痢;如湿度高、气温也高,体热发散受到抑制,易造成代谢增加和食欲下降,抗病力减弱。因此,育雏室相对湿度60%~65%最好。为防止湿度过大,要勤换垫料,如木屑、统糠、干草、炭灰等,中午要微开窗户通气降湿。
强弱分群由于种蛋和孵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雏鹅的强弱、大小差异较大,必须分开,分别饲养管理,以避免弱小鹅因吃食、运动迟缓,而被挤死、压死、饿死。对弱小鹅加强饲养,饲料中可适当添加葡萄糖、钙片、鱼肝油等,促其生长。育雏头几天20只~30只为一群,以防挤压。为了避免以后放牧时容易混淆,可在开食前给每群剪好脚号或涂上不同标志。
鹅的“潮口”和放水小鹅初次饮水叫“潮口”。鹅为水禽,对水分要求很迫切,应先饮水后开食。如先开食后饮水或连续数顿不饮水,则小鹅一遇水就会暴饮致病,属“限水高缺性水中毒”,会造成小鹅大批死亡。小鹅饮水要清洁,水温25℃为好,水温过低会引起疝痛。
小鹅第一次放到水里活动称为“放水”。小鹅放水能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和适应性,促进食欲,培养喜水习惯。但小鹅未出大羽之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从舍养转为放牧要逐渐过渡,避免损失。放水时间长短视气候情况和温度而定,清明节前10天才能放水,夏天3天后即可放水。放水的水温一般以25℃为宜,气温过低时在室内用木盆盛水进行。首次放水3分钟~5分钟即可。放水时,把小鹅放在篮中,再把竹篮放入水中,水深只能浸湿脚,不能超过踝关节,让鹅自由活动、饮水。
开青开食小鹅出壳后24小时~76小时内,开始起身。以手指引诱,大部分伸头张口啄食手指,发出尖叫声时即开食。
鹅是草食禽小鹅吃了油腻的食物后会自行拔毛而消耗体质,所以开青很重要。小鹅的饲料可用1份碎米、2份青料搭配。碎米用水淘浸,青料为莴苣或苦荬菜叶或嫩草。将青料切成丝与碎米混合,撒在塑料布上,小鹅就逐渐采食。10日龄内,白天喂料6次~7次,夜间2次~3次。小鹅消化力强,夜间必须加喂。1周后可以到室外放牧,每天1小时~2小时,以后逐日增加,路程由近而远。小鹅的饲料要新鲜、柔嫩、清洁无毒,品种要稳定,不能突然变换,以防引起肠胃疾病。开食后的2次~3次,每次喂食时要检查小鹅嗉囊内是否有食,如果无食,需查原因,及时治疗。
防止扎堆小鹅喜扎堆,特别是夜间,极易造成扎堆受压而死亡。小鹅培育一般采用自温育雏。为了防止扎堆,必须严格控制密度。一般直径50厘米的竹篮或折圈中饲养15只左右,7日龄后,每圈养10只~12只为好。10天之间的垫草要铺平,夜里除喂食外,还要防止扎堆。
防疫灭病冬春应特别重视防疫工作。小鹅出壳后2天~3天,每羽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0.5毫升,5日后注射1∶10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1毫升,2周后再注射1∶5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0.5毫升,以预防鹅瘟发生。有条件的还可注射1次禽出败菌苗,预防禽出败。
此外,饲料中要配一些预防疾病的药物,预防球虫、白痢病,可喂痢特灵。治疗时,每500克饲料中拌入2片,预防量每500克饲料中拌入1片,用药时间1周。第2周后,每500克饲料中只用0.5片即可。如球虫严重,再加氯苯胍,治疗时,每500克饲料加2片~2.5片(10毫克/片)。预防量每500克饲料加0.5片~1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