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用药知识 » 用药常识 » 正文

规模猪场常用的两类驱虫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10  来源:兽药营销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339

编者按:目前在规模猪场,人们应用的驱虫药物有很多种,而每类药物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多的了解这些驱虫药物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编者特将规模猪场常用的几类驱虫药物汇总如下。

一、苯丙咪唑类

属于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此类药物有多种,但在兽医临床使用最广的是阿苯达唑(又名丙硫苯咪唑、抗蠕敏),还有芬苯达唑、甲苯达唑等,有的制成复合制剂使用。此类药物对许多线虫、吸虫和绦虫均有驱除效果,并对某些线虫的幼虫有驱杀作用,对虫卵的孵化也有抑制作用。

阿苯达唑给猪内服量为每千克体重10~30毫克。阿苯达唑适口性较差,混饲投药时应每次少添,分多次投服,该药有致畸的可能性,应避免大量连续应用。此药的停药期为14天。

二、大环内酯类

此类驱虫药属于较新的广谱、低毒、高效药物,其突出优点在于它对畜禽体内外寄生虫同时具有很高的驱杀作用,它不仅对成虫,还对一些线虫某阶段的发育期幼虫也有杀灭作用。

这类药物在畜禽驱虫药中以阿维菌素类为代表,主要包括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及多拉菌素等,由于猪蛔虫及猪疥螨是各猪场感染率最高、危害最重的寄生虫,所以这种对猪首要危害的内外寄生虫同时具有驱杀和杀灭作用的药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一阿维菌素

具有可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优点,它对内寄生虫的胃肠道线虫,如猪蛔虫、猪胃圆线虫、猪食道口线虫(结节虫)和猪毛首线虫(鞭虫)等的成虫和大部分的第四期幼虫以及肺线虫病的猪后圆线虫(肺丝虫)、猪冠尾线虫(猪肾虫)的成虫都具有驱杀作用,同时对猪体表疥螨和血虱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对它们的卵没有杀灭作用。阿维菌素类对绦虫和吸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猪球虫等没有作用。

阿维菌素的剂型有口服剂、注射针剂和外用浇泼剂等,口服的剂型有粉剂、片剂、胶囊、糊剂等。在这些不同的剂型中,以纯粉制成的0.2%或1%的口服预混剂较为常用,因此把它混入饲料中内服较为方便。但是,针剂的生物利用度最高,且在注入皮下后药物与皮下脂肪结合可起到―定缓释作用,这样它除了对已感染的寄生虫起到驱杀治疗作用外,还因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所以还可保护猪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因环境污染、寄生虫而再感染,起到治疗和预防的双重效果。再者针剂的投药较口服投药的剂量准确,所以在有条件时最好以使用针剂注射为首选。

二伊维菌素

伊维菌素是在阿维菌素基础上改进的,它的优点是降低了毒性,所以应尽量选用伊维菌素,但是伊维菌素的市售价格略高于阿维菌素。 对猪多用1%的制剂,一般可按每10千克体重0.3毫升计算,要用短针头注射于皮下,不要注入肌肉或血管内。

注射剂的使用程序一般可在猪40日龄左右、后备猪配种前、妊娠猪产前2周时各注射1次,但在感染较重的猪场应在转入育肥舍时增加注射1次,以及繁殖母猪于配种时也加注1次,对种公猪每年注射3次~4次;种猪尤其是种公猪患有顽固性疥癣,如局部结有厚痂、久治不愈的,可增加注射剂量和用药次数。每疗程可用1%伊维菌素按每10千克体重0.4毫升用量,每隔5~7天注射1次,连续应用直至痊愈。

口服粉剂多用0.2%预混剂,对小猪群一次性驱虫时,一般按每30千克体重5克的用量混入饲料中1次性投服,如按全场性驱虫方案并为提高驱虫效果则最好采用分次投服的方法,应根据猪的日龄按每吨饲料拌入0.2%预混剂计算,对保育猪、生长育肥猪、种猪分别为1.5千克、2.0千克和2.5千克的用量使用;对感染严重的种猪用量可增加到3.5千克,使用上述各剂量的猪群均应拌料连续饲喂7天。投药时间应在繁殖母猪分娩前3周和配种前各1次;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次,种公猪每年3次~4次,转入育成舍的子猪也应投药1次。

在制定和执行驱虫方案时要特别注意,首次驱虫要统一对全场所有的猪(除吃奶子猪)同时投药,以消灭传染源。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