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用药知识 » 用药常识 » 正文

反刍动物前胃弛缓的用药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1-06  来源:兽药营销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151

前胃迟缓是反刍兽的一种常见疾病,对于该病一定要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此,笔者特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将该病的用药方案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 用药前诊断

在用药前一定要先进行诊断,根据病史,看是否有饲料剧变以及过度劳疫等饲养管理上的错误;根据症状,看是否有反刍减少或停止、间歇性臌气、先便秘后腹泻等。

据有关资料报道,前胃弛缓时瘤胃内容物PH值下降(7-6-5),纤毛虫数量发生改变,多数纤毛虫活动不良;个别急性病例纤毛虫的数量可能很少(正常时平均每毫升瘤胃内容物含约100万个)。为了确定瘤胃微生物的活性,可作瘤胃液沉淀活性试验,从颗粒物质沉淀所需要的时间,大体可表明微生物区系的活性。比较严重的病例,颗粒的漂浮时间延长,本实验是吸取瘤胃液,经滤过除去粗颗,将滤液置于玻管内,在体温环境下记录颗粒物质的漂浮时间。在正常动物,刚采食后,漂浮时间在3分钟以内,若为前一天采食者,则在9分钟以内。确定瘤胃微生物区系的活性,亦可进行纤维素消化试验;若消化时间超过30小时,则认为不正常,本试验是取瘤胃液,用一个金属珠拴在棉线末端,并悬空坠入盛在溶器中的瘤胃液里,当棉线发生断离时,即代表消化棉线所需要的时间。

二、用药方案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原,加强瘤胃的蠕动功能,制止异常发酵和腐败过程。对于急性前胃弛缓,在初期应绝食1~2天。慢性前胃弛缓,应减轻劳疫,饲喂易消化饲料,少量多次。改善瘤胃生物学环境对病的恢复很有帮助,为了提高纤毛虫的活性,宜减少或停止饲喂酸性饲料。牛口服碳酸氢钠30克,或用2%~3%的碳酸氢钠洗胃,为了恢复瘤胃微生物区系,可作纤毛虫接种,即从健牛口中迅速取得反刍食团转而投予病牛,亦可利用胃管吸取健牛的瘤胃液,或用温水桶从屠宰场取得新鲜瘤胃内容物。在接种前最好先从病牛取样,观察瘤胃的PH值、纤毛虫的数量及活性。

一为了兴奋瘤胃,牛可口服酒石酸锑钾2~4克,每天一次,连用3日,效果显著。目前常应用拟胆碱药物,如新斯的明,牛一次剂量为20~60毫克皮下注射,最好用其最低量,每隔2~3小时注射一次,亦可使用氨甲酰胆碱4~6毫克或毛果芸香碱20~50毫克皮下注射,羊可减量应用。特别注意的是应用任何拟胆碱药物时,都必须适当地采用其小剂量,必要时可经1~2小时重复一次。

二临床上应用促反刍液500~1000毫升(每500毫升促反刍液含氯化钠25克,氯化钙5克,安钠咖1克)一次静脉注射,治疗前胃弛缓是很有效的。10%~20%高渗氯化钠溶液(0.1克/㎏体重),加10%安钠咖20~30毫升,一次静脉注射,有良好效果。当伴有内中毒时,可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500~1000毫升。

为了制止异常发酵,可用松节油30毫升,加适量水,灌服鱼石脂10~15克;便秘时可给予硫酸纳或硫酸镁100~300克,出现胃肠道炎症时,可给予磺胺制剂及黄连素等。

三在疾病的恢复期,可应用健胃剂酒石酸锑钾4克、番木鳖粉1克、干姜10克、龙胆粉10克混合,牛每日一次内服。

或用龙胆粉、干姜粉、碳酸氢纳120克、番木鳖粉16克充分混合分成8份,牛每天两次,每次一份内服,羊可减量应用。同时给予新鲜青草,并作纤毛虫接种,这样病情可恢复得更快。

另外,应用瘤胃按摩、感应电疗以及透热疗法等配合应用,效果明显。

四中兽医将本病分为虚寒型与湿热型脾胃虚弱进行辩证施治。

处方一 党参、白术、陈皮、木香各30克;麦芽、神曲、生姜60~90克,研末冲服,并根据虚寒型或湿热型适当加减。

虚寒型:病牛体弱寒战、被毛疏乱、口色淡白、耳鼻俱冷、口流清涎、粪稀如水、或干如泥炭,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治疗时加苍术、半夏、豆蔻、砂仁各25~50克,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之效。

湿热型:病牛口色微红、口涎稠、口内酸臭、粪干而带有粘液、或溏泻腥臭、尿短而黄浊、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治疗宜去生姜、加佩兰、龙胆、茵呈各25~50克以化湿热。

处方二 曲药散《元亨疗马集》

方药组成:神曲80克、麦芽60克、山楂60克、厚朴40克、枳壳40克、陈皮60克、青皮40克、苍术50克、甘草10克。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加生油、生萝卜捣汁和童便灌服。

功用主治:消积导滞,宽中理气、主治食滞胃脘、肚腹胀满、嗳气移臭、食欲减退或厌食、大便溏泻、口色红、苔厚腻、脉滑数。

常用加减:食积甚者,本方加槟榔以消积导滞;食积郁久化热者,减苍术、加大黄、黄芩、以泻火清热;如脾虚,加党参、白术以益气健脾。

临床报道:本方加木香、黄芩、车前、木通、减生油、青皮、童便治疗耕牛积滞痢取得满意效果。

处方三 和胃消食汤《牛经备要医方》

方药组成:山楂60克、建曲80克、槟榔40克、枳壳50克、青皮50克、厚朴40克、木香30克、刘寄奴30克、木通40克、茯苓40克、甘草10克水煎,牛1~2次灌服。

功用主治:和胃消食、破结除满,牛、羊宿草不转、积滞内停、肚胀腹满、触之坚实、腹痛不安、食欲、反刍减少或停止、呼吸喘粗、苔黄腻、脉沉实。

常用加减:食积久郁而化热者,加大黄、芒硝、积实以功下泻热,兼有脾虚见症者加白术、泡参以建脾益气,若无刘寄奴可用山棱或莪术代之。

临床报道:本方能促进胃肠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加强蛋白质、淀粉、脂肪类的分解与消化过程,能改善胃肠血流量等作用,故多用于瘤胃积食、前胃弛缓、胃肠炎等疾病。

处方四 消食散《抱犊集》

方药组成:焦山楂80克、神曲60克、麦芽60克、山药40克、丁香20克、苍术60克、草果40、厚朴40、炒莱服子60、枳实30、青皮40、枳壳40、大黄30、木通30、车前子30为末,牛马2~3次灌服,猪、羊减量或水煎服。

功用主治:散寒消胀、健脾导滞、主治脾胃虚寒、食积内停、肚腹时胀时消、食欲不振、反刍停止、畏寒肢冷、大便或干或稀、小便短少、苔润脉细缓。

常用加减:本方消破力强,机体寒湿困脾较重,而脾虚不甚者方可使用,若久病或脾胃虚寒甚者,宜减大黄,加白术、党参以补脾益气,若寒湿郁而化热,本方又非所宜。

临床报道:用本方加减,重者配用西药高渗盐水、葡萄糖、盐类或油类泻剂治疗牛宿草不转、前胃弛缓病例,治愈率达96.8%。

另外,也可采用针灸疗法,用电针或新针,针治脾俞、百合、肚角等穴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