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15  来源:养殖种植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396

 肢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持和运动器官,通过运动可以发挥供血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肢蹄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奶牛的高产、稳产和利用年限,关系到奶牛的优良性能能否发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舍饲方式的迅速发展,肢蹄病对奶牛业的危害越来越大,肢蹄病是每个牧场管理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奶牛肢蹄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发病情况

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与奶牛场的管理直接相关。综合防治措施搞的好的,其成母牛发病率有10%,其淘汰率可以控制在10%以下,综合防治措施差的,成母牛发病率有40%,淘汰率也很高。总体说来,舍饲大于放养。

2.发病机理

2.1营养因素

2.1.1为了片面的追求奶牛产量,精料喂的过多,而又缺乏草料,精料中的大量淀粉可以使产乳酸的革兰氏菌在瘤胃内过度繁殖,产生大量乳酸,使瘤胃内酸度增加,造成消化紊乱,产生消化道疾病,严重者发展成酸中毒。瘤胃内环境的破坏可以使胃粘膜的抵抗力降低,屏障作用减弱,使有毒物质进入循环系统。此外,在瘤胃炎症时,肥大细胞释放的组织胺进入血液循环,诱发肢蹄叶炎。

2.1.2日粮中Ca、P比例不当或缺乏。钙过多影响磷的吸收,磷过多影响钙的吸收。无论缺钙还是缺磷,无论高钙低磷还是高磷低钙,都容易造成钙磷代谢障碍,导致骨质疏松症、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的改变,引发肢蹄病。

2.1.3日粮中缺锌,影响肢蹄角化过程,容易发生腐肢蹄病。

2.1.4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D、E,维生素A、D缺乏或不平衡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引发奶牛骨质疏松症而诱发肢蹄病。维生素D的饲料来源主要是经日光曝晒而制的优质豆科或禾本科牧草。困此,粗饲料特别是干草品质低劣是引发奶牛肢蹄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维生素E具有维持细胞完整和增强系统免疫功能的作用,若奶牛缺乏维生素E能导致跛行。

2.2疾病因素

酮病、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都与蹄病有关或有较大影响,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肢蹄病。高产奶牛如果饲养不当,发生酮病后很容易继发蹄叶炎。蹄叶炎以及与其有关障碍的发生,通常是在产犊几天前直到产后几周之内发生。在这个时期往往是精料增加很快,粗料(较长的)喂量减少,引起瘤胃酸中毒,这对蹄叶炎的发病影响较大。

2.3环境因素

2.3.1肢蹄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在炎热多雨潮湿的季节,高温、高湿易引起奶牛的热应激,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肢蹄病。

2.3.2牛舍潮湿、环境差,地面坚硬,运动场凹凸不平、长年积水,有尖锐物或有坚硬的棱角,很容易引发肢蹄病。

2.4遗传因素

奶牛肢蹄部性状遗传系数为0.6,且与生产性能成高度正相关。

2.5饲养管理因素

对蹄部的修剪不齐或异常修剪,使奶牛站立姿势及负重异常,蹄趾间皮肤过度紧张,易引发蹄病。日常对牛蹄洗刷保洁、药浴护蹄和季节性计划修蹄工作重视不够,使蹄病大量发生,发生蹄病时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修削蹄不当易引起感染化脓;干奶期过于肥胖,饲养密度过大,饲槽过低,运动场面积过小,奶牛运动不足,这些都是肢蹄病发生的诱因。平时管理疏忽,导致日粮结构不合理或不同泌乳期的奶牛使用同一饲料配方日粮,这也是引发肢蹄病的重要因素。

3.临床症状

奶牛肢蹄病的主要症状就是站立不稳,姿势不正,跛行,产奶量下降,局部红热肿痛,消瘦,繁殖障碍,起卧困难。蹄底部被异物硌伤,穿孔造成蹄底溃疡,蹄间溃烂,有恶臭分泌物,有的蹄间有不良肉芽增生,蹄底角质部呈黑色,用叩诊锤或手按压蹄部时出现痛感。也有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肉芽突出于蹄底,球节感染发炎时,球节肿胀、疼痛。严重时,体温升高,食欲减少,严重跛行,甚至卧地不起,消瘦。用刀切削扩创后,蹄底小孔或大洞即有污黑的臭水流出,趾间也能看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的坏死物。重者蹄冠红肿,痛感明显。

4.综合防治措施

4.1从营养上调控

4.1.1为预防蹄叶炎的发生,需按母牛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饲喂,不能随意改变。在干奶时期,首先应喂较少的精料或不喂精料,而给予优质粗饲料;其次在产后喂精料应逐渐增加。

4.1.2同时须喂给搭配较好、含有锌的无机盐混合料,因为锌对预防趾间蜂窝织炎有效,增加锌还可以抵抗细菌的感染,而且在感染的情况下锌也可提高皮肤病的治愈能力。按每头牛每天供给2-4克硫酸锌的量,治疗效果较好。对于急性肢蹄叶炎也可静注葡萄糖酸钙,肌注维生素A、D或维生素D3。

4.1.3产奶母牛的钙、磷需要量

产奶母牛的钙磷维持需要量按每100kg体重给6克钙、4.5克磷。产奶母牛的钙磷产奶需要量按每产1kg标准乳给4.5克钙、3克磷。钙、磷比以2:1至1.3:1为宜。

后备母牛的钙磷维持需要量按每100kg体重给6克钙、4.5克磷。后备母牛的钙磷增重需要量按每增重1kg给20克钙、13克磷。

4.2修蹄

每年应修蹄两次。修蹄工作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首先必须有专用的修肢蹄固定架,在固定牛时须注意保护乳房和防止已孕奶牛受伤。其次是将过长的蹄角质切除,最后是修整蹄底,主要是要保证蹄形端正。

腐蹄病的治疗:先用清水刷洗患肢蹄,再用1%高锰酸钾溶液仔细净。用蹄刀修削腐蹄并控除腐烂组织。对腔间可用双氧水冲洗,涂以10%碘酊。将高锰酸钾粉撒布患部或塞入腔洞,再将松食油或纯鱼石脂倒在药棉上敷于患部。然后用绷带包扎患肢蹄,最后在绷带上及蹄冠、球关节部再涂以10%碘酊。患牛栓系在干燥清洁的土质地面,心要时铺垫褥草。对于皮肤过度增殖的部分,可以手术切除,将牛肢蹄固定,球节处打紧止血绷带,应用2%普鲁卡因局部麻醉,手术切除增殖后,在趾缝内撒土霉素,蹄外打绷带。

4.3肢蹄浴

肢蹄浴是预防肢蹄病的重要卫生措施。肢蹄浴较好的溶液是福尔马林液,取福尔马林3~5升加水100升,温度保持在15℃以上,如果浴液温度降到15℃以下,就会失去作用。此外,4%硫酸铜效果也很好。硫酸铜一方面有杀菌的作用,另一方面有硬化蹄匣的作用。装浴液的容器宽度约75厘米,长3~5米,深约15厘米,溶液深应达到10厘米。肢蹄浴最恰当的地方是设在挤奶间的出口处,浸浴后在干燥的地方停留半小时,其效果更佳。根据成年母牛的数量,每次肢蹄浴需进行2~3天。如果浴液过脏时应予更换新液。在舍饲情况下,肢蹄浴1次后,间隔3~4周再进行1次,对防治趾间蹄叶炎效果特佳。

4.4育种选择

为了减少肢蹄病的感染,育种时必须适当注意选择肢蹄性状,而这些性状又是能遗传的并与肢肢蹄障碍有较高的遗传相关。根据研究结果证明,对肢蹄的背部长度、斜长、肢蹄踵长及四肢位置同时进行选择效果最佳。此外,在使用公牛时必须注意对蹄质的影响。

4.5加强管理。

4.5.1做好奶牛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胃肠炎、瘤胃酸中毒、霉变饲料中毒等诱发肢蹄病发生的疾病防治工作

4.5.2保持运动场平整、干燥、清洁,夏季注意排水。天然运动场排水设施好,肢蹄病很少发生。而三合土(黄土、沙子、白灰)运动场中奶牛一旦被肢蹄粘下后,就粘得很牢固,很易形成肢蹄冠尖。水泥地面奶牛在光滑面易摔跤,麻面对肢蹄壳磨损太快,长期卧地,会使跗关节脓肿。由上可见新建奶牛场最为应用天然运动场。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