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村民宋某自养商品猪126头,体重在30~40 kg。从2004年7月10日开始陆续发病,其主要特征为猪的体质下降,消瘦,体温升高,出血、呼吸困难,贫血,个别猪出现咳嗽,腹泻,黄疸等,临床用药效果甚微。我们依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诊断,综合诊断为猪圆环病毒病。
1 发病情况
该批猪是5月份从外地购入,一周后分别进行了猪瘟、仔猪副伤寒、猪肺疫、猪丹毒、猪水肿病以及口蹄疫病的免疫接种。到7月10日前没有发生任何疫病,吃食、精神均正常。7月10日后陆续发病,到7月22日发病36头,死亡7头,在饲养环节中未发现异常。
2 临床表现
病初体温升高41 ℃左右,应用抗菌素和退热药后,体温降至正常,但仍不爱吃食。2 d后体温又升高,约反复2~4次,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精神萎靡,食欲大减,被毛粗乱,进行性消瘦,呼吸困难,咳嗽,贫血,皮肤发白,体表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浅淋巴结尤为明显,四肢无力,常侧卧呈嗜睡状,生长迟缓。个别猪腹泻不止,在会阴部、四肢、胸腹部及耳部的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紫色病变斑点或斑块,不易消失。
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3~4倍,切面外翻,呈灰白色,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肺门淋巴结,颌下淋巴结病变明显。胸腔积液,肺脏弥漫性病变,比重增加,可见间质性肺炎和黏液性支气管炎变化。肺表面呈斑状灰棕色肺叶与正常的黄到粉红肺叶相间,肺肿胀,间质增宽,质度坚实或橡皮样。肾肿胀约正常的2~3倍,被膜下可见白色病灶,呈现渗出性肾小球性肾炎和间质肾炎。脾肿胀色暗,胃黏膜水肿,胃底溃疡。回肠出现花斑状区域,盲结肠黏膜充血或有淤血斑。心包积液,心肌变软,个别病例可见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
4 实验室检查
4.1 细菌培养 无菌采集心、肝、脾、肾、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分别接种营养肉汤、血清肉汤于37 ℃进行需养和厌养培养至72 h,结果没有分离到任何细菌。
4.2 猪圆环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集发病猪出血变化较明显的肾脏和脾脏(病变和健康组织交界处)混合样品0.25 g作为检测材料。PCV分子生物学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病料处理,DNA模板提取和PCR扩增,PCR扩增获得了与PCV 2阳性对照相同分子量(1 154 bp)的目的片段,说明被检材料中含有PCV2病毒。
5 结论
根据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Ⅱ型猪圆环病毒病。
6 防治
6.1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应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6.1.1 全群用瘟毒特号拌料,按治疗量连用3 d。
同时应用附红速康,庆增安粉拌料连用3 d。全群猪用药3 d后病情得到缓解,发病率明显降低。又用药3 d病情基本稳定。
6.1.2 对不吃食的病猪,肌注烧热快好、长效土霉素、维生素B12、维生素C、中药制剂抗瘟王。应用3 d后,发病猪又死2头,其余病猪体温正常,稍有食欲。又应用一个疗程,发病猪大多恢复正常,但仍有3头猪食欲减少,生长缓慢,皮肤发白,但体温、精神正常。
6.2 预防 目前尚无疫苗,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6.2.1 加强检疫,阻截外疫。
6.2.2 全面消毒。杀死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猪舍过道和场区用2%~3%火碱消毒。舍内可用百毒杀消毒,但应定期更换消毒药品。
6.2.3 隔离病猪。凡是体温升高,不爱吃食的病猪,要远离猪场由专人看护。
6.2.4 猪舍内要保持清洁卫生,保温,通风良好,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加强营养和饲养管理。
6.2.5 预防性投药,如附红速康、庆增安粉、病毒灵粉。也可添加抗病毒中药,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等。
7 讨论
7.1 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新的传染病,目前在尚无疫苗、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应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坚持自繁自养,外购猪要严格检疫,隔离观察,确认无病后方可入群。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驱虫工作,搞好定期消毒工作。
7.2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在本场出现了三种临床表现,即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猪间质性肺炎。由此可见,该病毒不仅损害免疫器官,还损害肺脏、肾脏、心脏等,使多器官功能衰竭。恢复较为缓慢,甚至有的病猪即使恢复也成为病僵猪。
7.3 由于该病毒损害免疫器官,使机体的抗病力下降,所以易继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猪放线菌性肺炎、猪支原体性肺炎、猪链球菌病等,在预防与治疗上应适宜用药。
7.4 在治疗该病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7.5 抗菌、抗病毒中药适口性差,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用药剂量,避免大量投药造成猪食欲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