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人口仅占世界的1/4,却养着全世界1/2的猪,无疑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但与欧美一些国家的生产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欧美母猪年提供商品猪能力在24-30头,荷兰平均水平为29头,在丹麦甚至可达到每头母猪年产仔猪30头以上;而目前我国母猪年提供商品猪只有14-16头左右。由此可见,中国的养猪业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当今国内市场低迷,保证最大化产出对养猪业者尤为重要。而有效的管理及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是确保最大化产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达到年产30头断奶仔猪生产成绩,保证母猪发情鉴定的准确以及控制饲喂,优化生产设施非常必要。这三个方面的提高都离不开优化猪场管理水平。目前猪场的数字化管理已成为发展养猪事业的趋势,为此成都泰丰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畜牧设备及管理模式--智能化母猪群养管理系统,AcuShot第二代数字化无针注射器,育肥猪群养管理系统,格式塔FM饲喂系统,为国内养猪业树立新标准,缩小与欧美国家生产力水平的差距。
传统的限位栏模式存在一些优点:保证每头母猪都能吃上料;避免了母猪间争抢睡觉的空间,避免打群架的可能性等。但是,它也存在严重的弊病,例如,限制了母猪的运动空间,压抑其生长天性,不运动造成各种疾病的发生,免疫系统的下降,极易受到病毒的传染,进而引发流行性病症发生,造成食品安全危机,引起消费恐慌,社会、经济、物价的动荡不稳,投资调头,行业危机等。另一方面,体况的下降也使得母猪繁育能力下降,受精率,生育率,仔猪成活率都受到极大影响,从而影响猪场生产水平,造成效益的下滑。
可见,控制管理母猪体况,是提高猪场效益、扩大规模的重要且有效途径。为此,猪场管理者应把母猪从限位栏中解放出来,一方面可释放猪的群居天性;另一方面,母猪在大群中得到了自由运动,同时获得充足的空间。所谓“心宽体胖”,环境的转变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母猪体况,提高了整体健康度水平,从而使得母猪抗病力、受精率、繁殖率等都有相应的提高,猪场效益增加。
智能化母猪群养管理系统已成为同行业的标准,通过标准化、精确化、智能化的管理,实现猪场的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效益,大大提升猪场管理水平。
1 采用大群饲养的管理模式,母猪健康度得到提高,减少肢体病,便秘等疾病;
2 精确饲喂后,母猪体况得到控制;
3 发情鉴定准确,保证最佳配种时机。
据悉,国内某家采用智能化母猪群养管理系统的猪场2009年每头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已达25头(详见表)。
指标项目 群养智能化猪场 传统定位栏猪场 对比数据
计划 完成 计划 完成
母猪年产胎次 2.4 2.45 0.05 2.25 2.1 -0.15 0.35
配种分娩率 88 88.86 0.86 83 80 -3 8.86
窝平健壮仔 10.5 10.81 0.31 9 9.15 0.15 1.66
成 活 率 哺乳猪 96 95.5 -0.5 96 91.81 -4.19 3.69
保育猪 97 98 1 97 96.5 -0.5 1.5
育肥猪 98.5 99 0.5 98 97.5 -0.5 1.5
小计 91.72 92.65 0.93 91.26 86.38 -4.88 6.2724
全群料肉比 2.7 2.65 -0.05 3.3 3.25 -0.05 -0.6
每头母猪年提供出栏猪 25 24.5 -0.5 18 16 -2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