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只要做过业务的人都晓得,几乎大部分的客户都是唯“利”是图,但不同的客户对于这个“利”字的需求也像马斯洛需求一般,也分不同的层次,所以我们面对不同客户就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对“利”字的需求。
有的客户迫切需求的产品给他带来的利润,有的客户迫切需求的是管理给其带来的发展利润,有的客户迫切需求的是员工的成长给其带来的利润,有的客户迫切需求的经营的思路给其带来生存的转机。所以我们在客户沟通时,我在为客户策划时,我们和客户称兄道弟时,一定要清楚客户的最大需求是什么? 我们能为客户提供什么?我们提供给客户的意见或方法是否能为其带来价值呢?这些都是业务人员所要思考得问题。并非你不停为客户争取到资源就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支持,在客户的眼中,给他们资源或政策是天经地义的,目的无非想销售的更多些或者套取更多的回款。业务人员若想真正和客户搞好关系,必须要换位思考问题,要有同理心。在你来到客户卖场的时候,你不仅要站在厂家业务的角度还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日积月累的交流交往中,产生相互依赖、利用的关系,这样,在管理客户时得到多是认同和支持、配合。
一个例子:小王和小李是不同家电厂家的业务人员,小王所在企业的产品知名度要比小李大得多,受到客户喜爱,但是小王和小李在客户面前得到待遇却不同于自己的产品。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小王每次带给客户的问题几乎都是雷同的,要么催款、要么埋怨产品销的不好,要么指责老板不配合厂家的思路,要么数落终端形象不够完美。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也不愿及时解决。总之,要么指责埋怨,要么忽悠欺骗,要么和客户吹拉谈唱,在客户眼中该业务除了能为自己争取一些政策外,简直就是一个流氓。而小李呢?每次带给客户都是不同的问题,要么提出一些卖场布置方案,要么策划一些活动方案,要么主动给于一些政策支持,要么提供一些员工管理方案或制度,要么交流一些家电、竞争信息,在在客户的眼中,小李就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员工,丝毫没有立场、身份的差别。由于关系好,小李的产品自然得到客户的主推,受到客户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