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仔猪副伤寒主要特点及防治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19  来源:猪价格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98

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急性者为坏死性肠炎,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由于病猪体重增长缓慢,因此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给公共卫生也带来较大的危害。

本病主要特点如下:

1、猪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各国、各地分离的血清型很不一致,其中主要的有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此外,鼠伤寒沙门氏菌、德尔俾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等到也常引起本病的发生。

2、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从粪便、尿液、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及羊水等排出大量的病菌。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还可以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等途径发生感染。由于沙门氏菌的菌型很多,并且几乎温血动物均能受到感染,因此病菌分布面很广,能从各种途径传入猪群。

3、本病主要侵害1—4月龄的仔猪,尤其多见于刚断奶的仔猪,一般呈散发,流行缓慢。如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或初乳中无母源抗体时,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或经长途运输等,尤其是在患猪瘟时,往往会并发和继发本病。

4、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方面,急性型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猪呈败血症症状,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厌食,呼吸困难,后期下痢,耳根、胸前及腹下皮肤有紫斑。病程多数为1—4天,发病率低,但病死率很高。慢性型为本病的常见病型,感染后症状较轻,体温稍许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生长停滞,常堆叠在一起,病初便秘后期下痢,拉灰白或黄绿色稀粪,带有血液或粘液,呈腥臭味。有些病猪发生咳嗽。病程2—3周或更长,腹泻时发时停,病死率25%—50%,病猪即使恢复也会成为生长发育不良的僵猪,仍可带菌排菌几个月。剖检病变方面,急性病例,主要呈败血症变化,耳、后躯及腹下皮肤有紫斑,脾肿大呈暗紫色。浆膜和粘膜有小点出血。肝有灰白色小点坏死灶。慢性病型的主要特征性病变为盲肠、结肠和回肠的坏死性肠炎。脾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肺常见有卡他性肺炎或灰黄色干酪样结节。

5、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不难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需从实质器官中分离细菌并作鉴定。同时要注意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相区别。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