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禽念珠菌病的防制要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1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20

一、病原

又名消化道真菌病、霉菌性口炎、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禽类上消化道真菌 病。该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健康畜禽的口腔、上呼吸道和肠道等处寄居。属类酵母菌。病鸡的粪便中含多量病菌。该菌对外界环境及消毒药有很强的抵抗力。

二、流行特点

本病在火鸡、鸡、鸭、鸽、鹌鹑和观赏鸟中均可发生,火鸡较易感,雏禽比成禽易感。病禽和带菌禽是传染源。雏鸽经带菌亲鸽的“鸽乳”而传染。鸽群发病常与毛滴虫并发。该病发生与卫生、饲料、环境有关。本病可通过被污染的饮水和霉变饲料传播,亦能经污染蛋壳传播,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在潮湿季节,特别是我国南方的雨季,本病的发生较常见。高密度饲养,霉变料,气候潮湿,维生素缺乏等可促进本病发生。本病病程一般为5~15天。6周龄以前的幼禽发生本病时,死亡率可高达75%。

三、主要症状

急性暴发的禽常无任何症状即死。病鸡减食或停食。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眼睑和口腔出现痂皮病变,散在大小不一的灰白色丘疹,继而扩大成片,高出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口腔粘膜形成干酪样,吞咽困难,下痢呈灰白色。嗉囊胀满而松软,压之有痛感,有酸臭气体或液体排出。1周左右即死。

雏火鸡发病精神萎顿,食欲减退,伸颈甩头,张嘴呼吸,部分有下痢。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日增高。

病鸽的口腔、咽部粘膜充血,有白色斑点,且分泌物稍多且粘稠。口气微臭带酒糟味。渴感强,饮水增多。少数引起软嗉症,嗉囊胀满,软而无收缩力。食欲废绝,咳嗽,眼炎,排墨绿色稀粪,病后1周左右死亡。一般可康复,成为无症带菌鸡。

病雏鸭有群居一起,精神不振,呼吸急促,伸颈张口,呈喘气状,叫声嘶哑,抽搐而死。

四、剖检特征

口腔和咽喉部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溃疡灶,食道有干酪样假膜。嗉囊增厚,有一层灰白色斑块状假膜覆盖,呈典型“毛巾样”,假膜下坏死或溃疡。部分病禽腺胃粘膜肿胀、出血和溃疡,肌胃角膜下有小出血斑。胸、腹气囊混浊,常有淡黄色粟粒状结节。

雏鸭有气囊混浊和肺出血。肾肿大苍白。

五、实验室诊断

病料镜检:刮取食管分泌物物或嗉囊粘膜制成压片,在600倍显微镜下弱光检查,见椭圆形有核孢子,呈芝麻大小,革兰氏染色阳性,并可见边缘暗褐,中间透明,一束束短小枝样菌丝和卵圆形芽生孢子,是酵母状的真菌,又名白色假丝酵母。

取病料(心、肝、脾和小肠粘膜)接处沙堡劳琼脂平板上,经37℃培养24小时后,形成2~4毫米大小、奶油色、凸起的圆形菌落,菌落表面湿润,光滑闪光,边缘整齐,不透明,较粘稠略带酒酿味。涂片镜检见到两端钝圆或卵圆形的菌体,菌体粗大,呈杆状酵母样芽生,菌体呈单个散在。本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有些芽生孢子着色不均,用乳酸酚棉蓝真菌染色法,芽生孢子和厚膜孢子为深天蓝色,厚膜孢子的膜和菌丝不着色,老菌丝有隔膜。

动物接种:用96小时肉汤培养物1毫升,颈部皮下注射家兔1只,2周后接种部位有炎症,杀后见肾和心有局部脓肿;自炎症部取小块组织接种沙堡劳琼脂培养基上,经培养分离到白色念珠菌可确诊。

六、防制要点

(1)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应激因素,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饲料霉变。

(2)种蛋孵化前用消毒药浸洗消毒。垫料要干燥,定期更换。

(3)制霉菌素每千克料加50~100万单位(预防量减半),连用1~3周,或每只每次20万单位,每天2次,连喂7天;克霉唑混饲,每100只鸡每次用药1克,每天用药2次,连用3~5天;硫酸铜混饮,按0.05~0.07%比例混入水中,自由饮用3~5天。对口腔粘膜溃疡病灶,涂敷碘甘油或紫药水。嗉囊可灌入4~6毫升的2%硼酸液消毒。鸽群与毛滴虫并发感染,防治毛滴虫用达美素(二甲基硝基咪唑),以0.05%溶液饮水,连用7天,或用1:1500碘液供鸽连饮10天。也可用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等控制霉菌药物治疗本病。或有0.025%雷佛诺尔液代替饮水,连用4~7天。

(4)多种抗菌药物长期应用,可引起肠道菌群严重失调,正常代谢发生障碍,原来受抑制的某些病菌可大量繁殖,真菌病亦在其中,应引起用药者的高度重视。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