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又称流行性病毒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呕吐、腹泻和脱水。此病于20世纪70年代在比利时、英国、匈牙利等国发现,宁波地区于80年代后引入,至今仍危害着养猪业。
⒈病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属。
⒉流行特点。本病仅发生于猪,各种年龄的猪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架子猪或肥育猪的发病率很高,尤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饲料、饮水等而传染。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
⒊临床症状。主要为水样腹泻,或腹泻间有呕吐。潜伏期,实验感染新生仔猪为24~36小时,肥育猪约2天,自然病例一般为5~8天。发病率,哺乳仔猪和生长肥育猪100%,母猪15%~90%。哺乳仔猪呈现呕吐和水泻,1周龄以内仔猪常严重脱水和死亡,病程3~4天,死亡率50%。断奶猪和肥育猪呈4~6天的水泻、厌食和萎顿,病猪全部康复,少数发育不良。母猪呈一周的萎顿、厌食和腹泻。成年猪临床上可仅呈呕吐或厌食。此病流行4~5周后可自行缓解。
⒋病理变化。眼观病变仅限于小肠。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⒌诊断要点。本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显著差别,只是病死率比后者稍低。2周龄末的病猪很少死亡,病毒在场内传播较慢。进一步确诊依靠实验室诊断。
⒍防治措施。本病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可参照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流行地区可对怀孕母猪在分娩前2周,以病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人工感染,刺激产生母猪源抗体,以缩短本病在猪场中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