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家禽和野禽)的感染或疾病综合征,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禽流行性感冒是目前威胁世界养禽业的重要疫病之一。
按病原类型的不同,禽流行性感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无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无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的烈性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被感染的鸡群常常会“全军覆没”,每一次严重暴发都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秋冬季节是禽流行性感冒高发时期,因此,客观分析禽流感的流行特点,了解病毒是怎样传入和传播的,并结合养禽生产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防治,以便更好的预防禽流行性感冒,减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禽流行性感冒流行特点 : 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可感染多种禽类,包括鸟、家禽、野禽、水禽和野生水禽、迁徙鸟等。迁徙鸟是本病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秋季正是北方候鸟南迁时节,养禽业者应尽可能对饲养禽(特别是鸡)施行全封闭的饲养,减少野生鸟类对禽的危害,减少迁徙水禽特别是鸭传播病毒的机会。
目前在全世界各种家禽和野生禽类中,已分离到上千株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亚型众多,使得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变异极快,这就决定了必须进行以下三项特别重要的工作:监测工作,分子生态学与分子流行病学工作和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禽禽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急性流感病禽的血液中大多含有高滴度的病毒,有极高的感染性。禽流行性感冒的传播方式有感染禽对易感禽的直接接触和易感染禽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及气溶胶等传播方式。由于病禽各组织中大多含有高滴度的病毒,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被含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
随着禽流感疫苗的广泛应用,目前,尽管小范围发病和流行偶有发生(主要是非免疫群),但是散发的非典型性禽流感在一些地区成为主流。并且从养鸡密集区域向边远地区扩展,因此,边远地区有地方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