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养鸡户饲养至56天龄的黄羽肉鸡突然发病,日死亡3—4只,同时发现鸡舍内约有12%左右的病鸡,鸡群减食达25%。根据临诊表现、剖检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急性小肠球虫,经及时治疗,很快控制了病情。
一、临诊症状 患鸡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缩颈闭目呆立,食欲废绝,脱水消瘦,两侧眼睑凹陷,嗉囊积有大量液体;贫血,鸡冠和肉垂苍白;拉稀,粪便混有血液,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玷污;严重病鸡在1—2天内衰竭死亡。
二、剖检病变 病死鸡呈严重脱水状态,可视粘膜苍白。主要病变集中在小肠中段,小肠肿大2—3倍,外观呈棕红色,肠壁增厚,浆膜表面布满大量针尖大小的小白点和红色斑点,肠腔中混有粘液、血液和豆腐渣样坏死物,粘膜增厚。个别严重的病变则扩散到整段小肠,肠管高度膨胀,外观似煮熟的火腿,肠壁变得菲薄、易脆,肠腔内充满大量的血液和粘液。
三、治疗 确诊后,马上使用青霉素G(30万单位/只)以0·9%等渗盐水为溶媒进行肌肉注射1毫升。同时在饲料中拌入氯苯胍(用量为0·0125%)和呋喃唑酮原粉(用量为0·04%),全天喂服,连用3天。或在饮水中加入抗球王饮水剂(用量为5×10—6),1天1次,连用3天。在肌肉注射青霉素时,把嗉囊积液、体质消瘦的病鸡单独挑出,在第2和第3天继续注射两次青霉素,加快病鸡的康复。 经采取上述措施后,第2天鸡群即停止死亡,采食量逐渐增加,至60天龄时已恢复到发病前的采食量,粪便亦趋正常。
四、讨论与体会
1、根据剖检病变和实验室诊断确诊该批鸡群发生急性小肠球虫。由于本病在流行季节和病理变化上与鸡坏死性肠炎极为相似,在生产中曾发现两者合并感染,因此在临诊中应注意予以区别,分清是单纯感染或合并感染,以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如不能确诊,及时注射青霉素也是积极有效的,因为这两种病注射青霉素都能大大降低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
2、鸡群感染急性小肠球虫后,合并或继发细菌性感染往往是造成死亡损失的重要原因。因为发生急性小肠球虫后会引组织损伤和肠道机能变化,使鸡群增加了对其他病原(如坏死性肠炎、溃疡性肠炎、伤寒沙门氏杆菌)的易感性。及时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注射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有害细菌危害鸡群,防止细菌感染造成的死亡率上升。从本批鸡群的治疗效果来看,证明这一措施是积极有效的。
3、急性小肠球虫对集约化养鸡危害较大,除直接造成一定的死亡损失以外,由于鸡的肠道上皮已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消化过程和营养吸收的紊乱,即使被挽救过来,其肠道的正常功能亦已被破坏,对日后鸡群的均匀度、增重、饲料报酬和皮肤色素等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应引起养户的足够重视。
4、据笔者近年来的观察,急性小肠球虫似乎在每年的冬季较为多发,这一流行特点是否与气候环境相关,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5、以往在临诊生产中采取药物预防,加强垫料管理,控制好温度与湿度,搞好消毒卫生等措施已被生产者认为不再行之有效了,因为:(1)球虫对任何一种抗球虫药都能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2)抗球虫药物使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开发一种新抗球虫药成本则越来越高,导致养户的饲养成本增大。(3)完全控制好温度和湿度的成本高昂,不切合实际生产,也不可能保证完全控制得好。(4)一般消毒药不能有效杀灭球虫卵囊。(5)完全无卵囊环境不利于平养鸡群较早建立免疫力。
6、在当今养鸡业逐步走向微利时代的时候,免疫预防将是今后控制鸡球虫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关球虫疫苗的大量研究和应用报道令人为之振奋,其前景也将越来越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