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怎样提高山鸡育雏成活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1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330

近年来,山鸡饲养在各地逐渐兴起,因为山鸡营养价值高,市场俏销,饲养效益高于家鸡的3倍~5倍,确实是广大农村致富的一条新门路。但据调查发现,不少饲养户的育雏成活率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影响饲养效益。其主要原因是山鸡育雏方法同家鸡育雏有些区别,掌握不好。现将正确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选择优良种入孵。实践证明,孵化率高的雏山鸡较易培育。要提高孵化率不仅要养好种山鸡,还要尽量缩短种蛋保存时间,入孵前严格消毒。另外,在种鸡饲料中添加少许的VC和VE,不仅可提高孵化率,还可减轻育雏期“瘫痪症”的发生。]

二、出壳后进暂养箱暂养。小山鸡出壳后先放入暂养箱暂养一天(暂养箱大小不限,只需通风保温即可)。箱内装红外线灯或白炽灯加温,控制温度在36℃~37℃,相对湿度47%左右,无需供料供水。一天后移到育雏室内,控制温度在34.5℃~35℃,三天后再酌情降温。

三、首次饮水与开食要得当。小山鸡移到育雏室内4小时~6小时,即应供给0.01%KMNO4温开水溶液,让其自由饮用。对不会饮水的可将其头部按下强迫饮水,如此调教几次后雏鸡学会了饮水。首饮1小时后开食,其方法是在育雏床上铺几块30厘米见方的布块,上撒些碾碎的熟蛋黄与玉米粉让雏鸡自由采食,对不会吃料的小山鸡要人工饲喂,方法是用温开水把饲料拌和捏成长条形,强行塞入嘴中。

四、饲养密度要适宜。饲养雏山鸡要保持适宜密度,1周龄内每平方米养80羽~100羽,2周龄内养60羽,3周龄养40羽,随着日龄的增加,酌情减少饲养数量。

五、适时断喙。小山鸡饲养至15日龄和25日龄时分别断喙一次。断喙前后几天饲料中,要适当加大维生素特别是VK的剂量,以减少损伤。

六、及时防病。雏鸡出壳10日龄时,要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15日龄时接种鸡种新城疫Ⅱ系苗,30日龄加强鸡瘟免疫一次。6日龄后在饲料中拌入0.06%土霉素粉,以防治白痢病,8日龄~10日龄时添加青霉素,每只鸡用量为2000单位,日喂2次;12日龄~20日龄拌入0.03%痢特灵,日喂2次;此外,经常在饮水中混入施得福和泰乐加,有良好的防病效果。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