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几种奶牛酮病预防措施比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06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25

奶牛酮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据作者调查广州地区200头产后90天内舍饲黑白花奶牛,酮体阳性率达7%,由酮体阳性转为临床发病的发病率为5%,临床发病后的淘汰率亦达50%,所以,酮病给奶牛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为预防奶牛酮病的发生,除了抓好饲养管理外,还可采取什么措施呢?作者此前对酮体阳性牛采取几种预防治疗措施,结果0·15%高锰酸钾法效果较为理想,具体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对象:广州地区某奶牛场79头舍饲黑白花奶牛,均为产后30天内,酮体呈阳性。

2、分组与用药方法:将79头试验牛随机分成5组,每组头数及用药方法如下:

(1)组高糖法:16头。50%葡萄糖800毫升、5%葡萄糖氯化钠100毫升,0·5%氢化可的松300毫升,5%碳酸氢钠1200毫升,静注,1次/日,连3日。

(2)组高糖法:15头。用药同(1)组,静注,隔日1次,计3次。

(3)组0·1%高锰酸钾法:16头。配制0·1%高锰酸钾液灌服,2次/日,每次1000毫升,连服7天。

(4)组0·15%高锰酸钾法:20头。配制0·15%高锰酸钾液灌服,2次/日,每次1000毫升,连服7天。

(5)组对照:12头。不用药。

3、效果判定:连续15次酮体阴性即判定有效,连续5次出现酮体阳性判定无效。

二、结果  试验(1)组有效率62·5%,(2)组有效率60%,(3)组有效率37·5%,(4)组有效率75%,(5)组对照有效率为0,其中6头转为临床发病,发病率50%。

三、小结与讨论

1、奶牛酮病的发生与体内糖缺乏有关,对酮病治疗一般以补高糖为主,本次试验表明,两种高糖法对酮体阳性牛有一定的疗效,有效率分别为62·5%和50%,经t检验,p>0·05,表现无论是连续补糖3次,还是隔天补糖1次。共补3次,其效果差异不大。

2、从结果可以看出,0·15%高锰酸钾法对酮体阳性牛的有效率达75%,经与两种高糖法的有效率进行t检验,结果p>0·05,表明这三种方法的有效率差异不大,均可用于酮体阳性牛的预防治疗。据作者计算,0·15%高锰酸钾法的成本远低于高糖法,故首选0·15%高锰酸法。

3、0·15%高锰酸钾法与0·1%高锰酸钾法的有效率分别为75%与37·5%,经t检验,p<0·05,表明由于用药量的不同,即使同一种药物,亦有不同的效果。

4、对照组有50%牛发病,说明对酮体阳性牛如不采取措施,就有半数可转为临床发病,给奶牛场造成损失。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