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简言之,就是通过一些措施让员工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如何激励员工,不仅有理论,还有工具和方法。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原因,也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也就是说,要让员工长期保持工作热情,就要设法让他们知道如何完成这项工作,并让他们觉得这就是自己想要做的工作。
如何做到呢?早在1943年,美国著名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就回答了我们。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 theory),他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并分别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
其中,底部的四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顶部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虽然这个理论流传甚广,但真正用得好的人并不多见。
1、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为了满足职工的生理需要,就应采用适当增加薪酬、改善劳动条件、创办各种福利事业等措施,以保证职工的基本生活条件,使他们的吃、穿、住和婚姻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因此,工资和奖金是不可或缺的激励要求。
2、安全需要: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管理者要根据新形势、新环境,采取新对策,给职工一个安全的“家”。同时,要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提供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避免员工收到双重的指令而混乱等。因此,工作保障和工作场所的安全将是有力的激励方式。
3、社交需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激励措施: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支持与赞许员工寻找及建立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等。必须明白,有些人对社交的需要比尊重的需要更为迫切一些;有些人对某些生理需要也许要求多些,金钱仅仅是激励他们的一种东西而已。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方法和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好的团队和团队合作比较有效。
4、尊重需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摩托罗拉公司把“对人保持不变的尊重”作为企业的基本信条,根据这一理念,它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价值和个人自由;给予员工最大的信赖;尽量满足员工的要求;创造团结、和谐、乐观、向上的整体氛围,从而创造了骄人的经营业绩。因此,这时绩效评价和奖励是很好的激励手段。
5、自我实现需求:认知、审美、创造、发挥潜能的需要等等,在前面四项各低层次需求都能满足的前提下,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这是一种衍生性需求。无论哪种工作都会有着允许创新的领域,每个人都应具有创造性。从而通过充分发挥人们的能力、技术和潜力,允许他们发展和使用具有创造性或革新精神的方法,以便为个人成长、成就和提升提供保证。对有成绩者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因此,培训和发展将是重要的激励措施。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假定,人们总是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进一步的说,任何一种特定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它在需求层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在马斯洛看来,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渐进的、有因果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套不断变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着人们的行为,这种等级关系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样的中层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顺序因人而异。不过马斯洛也明确指出,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
在一个企业内员工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能力等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企业员工的需要不会处在同一个层次上。对年轻的员工来说,爱情和友谊的需要往往占据主要地位。对知识型人才来说,受到重视和尊重、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往往是不可替代的。管理者的任务就在于找出相应的激励因素,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以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实现组织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