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夏秋谨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9-11  来源:- 未知来源 -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36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炎、鸡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表现为肠炎和法氏囊的病变。
  一、发病日龄
  传统意义上认为该病主要侵害3~7周龄的仔鸡,但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日龄有日益拓宽的趋势,早至5日龄发病、晚至210日龄发病的鸡只也时有报道,发病主要集中在10~40日龄。
  二、发病原因
  母源抗体低下  是导致发病日龄提前的主要原因。由于法氏囊灭活苗多为进口疫苗,价位很高,许多种鸡场为了省钱而不给种鸡注射该疫苗,因此导致雏鸡母源抗体水平太低,当病毒侵袭时毫无抵抗之力。
  发病日龄提前  免疫时间滞后,自2003年以来,许多鸡场在10~12日龄就爆发该病,而大多数鸡场的首免时间往往在14日龄,此时没有免疫过的鸡群体内抗体水平低下,因此感染后发病率极高,损失非常严重。
  变异毒株的出现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于双RNA病毒科。该病毒基因含有两个片段的双链RNA,这种排列方式允许进行可能的遗传重组和抗原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新的血清型变异株产生。据报道,国内所有的商品疫苗对我国新分离的法氏囊病毒变异株的保护率仅有10%~70%,超强毒株的毒力是标准毒株的2倍以上。有的鸡场出现不免疫不发病,免疫反而爆发的怪现象。这是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与鸡的体况密切相关,当鸡体传染性法氏囊抗体处于法氏囊病毒的保护线时不免疫的鸡体保持原抗体,免疫后由于疫苗的中和及免疫所带来的应激反应,抗体下降,环境中的法氏囊病毒乘虚而入,造成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爆发。
  球虫的影响  夏季阴雨潮湿是球虫病的高发季节,而球虫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鸡群感染球虫后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此时免疫机体产生抗体不匀,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另外,夏季饲料容易吸潮发霉产生黄曲霉毒素,鸡采食后会影响法氏囊的免疫效果,从而增加发病几率。
  三、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高度萎靡,缩颈、闭眼、乍毛、呆立,严重时伏地昏睡,走动时步态不稳,采食减少,饮水增多。排粘稠白色或稍带黄色的水样稀粪,个别粪便带血,肛门周围的羽毛粘有白色粪污,由于肛门受到刺激,有的病鸡自啄肛门。
  四、剖检病变
  法氏囊体积增大2~3倍,内有胶冻样物质,出血,个别可见法氏囊呈紫黑色,整个腔囊充血、出血,似紫葡萄状。腿肌、胸肌可见出血点或出血斑(有时呈条纹状)。扁桃体肿胀、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带。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五、防制
  1.在高发并且发病日龄较早的夏季,笔者建议在3~5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防疫,点眼或饮水,剂量为1.5~2倍量。因为弱毒苗对法氏囊损伤较轻可以超前免疫,而中等毒力的活疫苗最早要到14日龄后方可使用,(因为它对法氏囊损伤十分严重,容易造成法氏囊萎缩,法氏囊的萎缩会导致免疫抑制)。有些鸡群在10日龄左右便开始发病,此时没有免疫过的鸡群体内抗体极低,当病毒侵袭时后果不堪设想。之后在25~28日龄用中等毒力活疫苗进行二免。笔者曾在2004年、2005年按上述方法进行过上百次试验。对防止早期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效果非常好。另外,应做好球虫病的预防和饲料防霉变质工作。
  2.对发病鸡可注射高免卵黄抗体,每只鸡1.2~1.5毫升,在抗体内加入2.5%的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只鸡0.1毫升。此方案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应激大并且容易通过针头造成交叉感染。
  也可用健之素+黄芪多糖+肠复康(地克珠利)饮水,此方案的优点是对鸡只的应激较小,缺点是见效略慢。
  另外,无论采取哪种方案最好同时采取如下措施:
  提高舍温,因为鸡得了法氏囊后体温会升高,鸡只怕冷,易聚堆,提高舍温有利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恢复。同时在饮水中加入肾肿解毒药以利排除尿酸盐;加入电解多维增强体质;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减轻肾脏负担),在饲料中加入1/3~1/2的玉米面,连用2~3天,病情恢复后停止加玉米面。严禁使用磺胺类、氨基糖苷类等对肾脏负担较重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