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急性传染病和猪炭疽病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11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44

病 原

炭疽杆菌(Bacillus authracis)属于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需氧芽胞杆菌属 (Aerobic spore-forming bacillus),是长而直的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长3~5µm,宽1~1.5µm ,有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在病畜体内单个存在或3~5个菌体相连形成短链,菌体连接处平截,如刀切状或微凹,呈竹节状,游离端则钝圆。在动物体内能形成荚膜,但在普通培养基上一般不形成荚膜。在厌氧条件下,菌体随着尸体腐败而死亡,荚膜仍可存留,称为“菌影”。在活的炭疽病畜体或死亡后未经解剖的尸体内,不形成芽孢,一旦暴露于空气中,接触了游离氧,在一定温度下(12~24℃)就可形成芽孢。芽孢呈卵圆形或圆形,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向一端,不大于菌体。

本菌为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30~37℃,最适pH为7.2~7.6。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中可生长。在普通培养基中形成由十个至数十个菌体相连的长链。菌落为扁平灰白色,表面粗糙,低倍镜检查时,菌落边缘呈卷发状。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不溶血。强毒炭疽杆菌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能生长成菌丝或紫状菌团,上清透明,管内有大量的白色絮状沉淀,轻摇时,沉淀物升起后渐渐下沉,絮状物卷绕成团不易摇碎。明胶穿刺培养2~4天,可沿穿刺线长成白色的倒立松树状,沿穿刺线由表面向下液化呈漏斗状。强毒株液化能力较强。

此菌能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阿拉伯糖、木糖和甘露醇。VP试验阳性,不产生吲哚和H2S,能还原硝酸盐。在固体(琼脂平皿)或液体(肉汤)培养基中,按每毫升加人0.05~0.5 IU青霉素 G进行培养时,菌体发生膨胀、粘连,显微镜检查时,炭疽菌体形成串珠状,这一特点常用于诊断时的细菌鉴定。

炭疽杆菌存在于炭疽污染的尸体、土壤和水中。病畜死亡后各个脏器、血液、淋巴系统、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处均有炭疽杆菌存在。其中以脾脏的含菌量最多,血液的含菌量次之。

炭疽杆菌的繁殖型菌体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在夏季未解剖的尸体中经24~96h死亡。在阳光照射下能生存6~15h,在干燥的血液里可生存1个月。加热 70℃经10~15min,或煮沸可立即死亡。在低温-20~10℃生存3周,未剖开的尸体,炭疽杆菌在骨髓中可存活1周。一般的消毒药能在短时间内杀死本菌。但形成炭疽芽孢后则抵抗力特别强大,在干燥状态下,可存活30~50年或以上,在直射阳光下可生存lOOh。在炭疽污染的土壤、皮张、毛及炭疽尸体掩埋地中能存活数十年。如在粪堆中温度达到72~76℃时则可在4日内死亡。煮沸需15min以上,在121℃高压灭菌须 10~15min才能杀死。消毒药为5%石炭酸经1~3天,3%~5%来苏儿经10~24h,4%碘酊经2h可杀死芽孢。畜舍、用具、粪便等现场消毒可用 20%漂白粉,或3%~5%热氢氧化钠溶液、2%~4%甲醛、0.5%过氧乙酸、0.1%升汞液消毒。炭疽杆菌污染的皮张,浸于2%盐酸、10%的食盐中,在30℃下需48h,在18~22℃下需72h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临床症状

1、隐性型 猪对炭疽的抵抗力较强,因此,猪发生炭疽大多数是慢性,无临诊症状,多在屠宰后肉品卫生检验时才被发现,这是猪炭疽常见的病型。

2、亚急性型(咽型) 猪吃入炭疽杆菌或芽孢,侵入咽部及附近淋巴结以及相邻组织大量繁殖,引起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咽炎,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颈部、咽喉部明显肿胀,黏膜发绀,吞咽和呼吸困难,颈部活动不灵活。口、鼻黏膜呈蓝紫色,最后窒息而死。也有的病例可治愈。

3、急性型(败血型) 本型少见发生,变化,体温升高到41.5。C以上,精神沉郁,天死亡,或突然死亡。

在国内只少数几次报道,主要是急性败血陛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紫,1~2

4、肠型 此型不如咽型明显,发生肠炭疽时,主要表现消化功能紊乱,病猪发生便秘及腹泻,甚至粪中带血,重者可死亡,轻者可恢复健康.

诊断鉴别

由于猪炭疽多呈慢性或隐性,临诊症状不明显,急性病例也少见,发生炭疽或疑似炭疽时禁止剖检,炭疽病的正确诊断十分重要,所以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血清学诊断。

1、临诊症状及流行情况调查 临诊症状的诊断价值不大,调查某些地区有否炭疽病发生、是否炭疽的疫源地等资料,可供诊断参考。

2、细菌抹片、镜检 简便的方法是死猪耳静脉或四肢末梢的浅表血管采取血液、水肿液,或脾脏及病变器官组织制成涂片,用姬姆萨或瑞氏染色液或碱性美蓝染色,用显微镜检查,可以看到单个或短链(2~4个菌体)相连有荚膜的两端平截竹节状大杆菌,即可确诊。猪体局部淋巴结涂片,炭疽的菌体形态常不典型,呈粗细不一菌链扭转状,菌体消失,可见荚膜“菌影 3.细菌分离培养 采取新鲜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平皿培养,若是污染或陈旧病料,可先做成悬液,70℃加热30min,杀死非芽孢菌后再接种培养;若为腐败病料,可先做成1:10乳剂接种小鼠,然后再取病料接种培养。根据菌落生长的特征做出判定。

如要与类属的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区分,可进行7噬菌体裂解试验、荚膜形成试验及炭疽串珠试验。

4、动物感染试验 将病料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5~10倍,对小鼠皮下注射0.1~0.2mL,或豚鼠0.2~0.5mL,或家兔1mL,经 24~36h(小鼠)或2~4天(豚鼠、家兔)被接种动物死亡。死亡动物的脏器、血液等抹片,经瑞氏染色镜检,可见多量有荚膜的成短链的炭疽杆菌。死亡动物可见注射部位胶样浸润和脾脏肿大。也可用病料进行培养及炭疽沉淀反应检查。

5、炭疽沉淀反应(Ascoli氏反应) 取病死猪的组织数克,剪碎或捣烂,加5~lO倍生理盐水,者沸10~15min,冷后过滤或离心沉淀,用毛细吸管取上清液,沿管壁慢慢加入已装有炭疽沉淀素血清(成品)的细玻璃管内,形成整齐的两层液面,在两液的接触面出现清晰的白色沉淀环判为阳性(反应在 1~2min内出现,最好在10~15min观察)。这个反应特异性高,操作简便、迅速,检出率高,即使腐败的炭疽病料,仍可出现阳性反应。县、乡兽医院 (站)平时购入一定数量的沉淀血清,放冰箱保存备用,对及时确诊本病有现实意义。

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等也可用于炭疽病的诊断。

防治措施

一治疗 对于急性和亚急性病猪,早期确诊并及时治疗十分重要。慢性炭疽病猪治疗受到限制,但都必须在严密隔离和专人护理的条件下进行治疗。

(1)血清疗法 抗炭疽血清是治疗炭疽的特效生物制剂,病初应用可获良好的效果。大猪一次量为50~lOOmL,小猪为30~80mL。可一半静脉注射,一半皮下注射。必要时可在12h或24h重复注射1次。为避免过敏反应,最好使用同种动物的抗炭疽血清。如用异种动物的血清,应先皮下注射0.5~lmL,观察0.5h后无特殊反应再注射全量。

抗生素和抗炭疽血清同时应用效果更好。

(2)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 以青霉素治疗效果好,猪每次肌肉注射40万~80万 IU,每日注射2次,连续2~3天。土霉素1~29,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或青霉素与土霉素、四环素同时使用。链霉素、环丙沙星、强力霉素、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及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基嘧啶也有疗效。青霉素与磺胺合用,疗效更好。

肠炭疽还需配合口服克辽林(臭药水),每日3次,猪每次为2~5mL。

还需配合对症治疗,并加强护理工作。

二防制措施

(1)对炭疽常发地区或威胁区的猪只,每年应定期进行预防注射,以增强猪体的特异性抵抗力,这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我国目前应用的有以下两种菌苗。

无毒炭疽芽孢苗:猪皮下注射0.5mL。注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Ⅱ号炭疽芽孢苗:皮下注射1mL,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2)要向广大群众宣传,凡是不明原因死亡的猪只,不准吃肉,更不能运到市场上去出售,应经兽医人员检验后做处理。禁止到处乱扔死尸,应在指定的地点深埋。屠宰厂、肉联厂应加强对炭疽的检疫工作,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措施。

(3)发生猪炭疽后,应立即向主管部门上报,迅速查明疫情,做出诊断,采取坚决措施,尽快扑灭疫情。①划定疫区、疫点,进行隔离、封锁,并严格执行封锁时的各项措施;在最后一头病猪死亡或痊愈后半个月,报请上级批准解除封锁,并进行一次大清扫和消毒。②对病猪及可疑病猪立即用抗炭疽血清注射,或与抗生素同时注射,进行防治。③对污染的圈舍、饲养管理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污染的饲料、粪便、废弃物烧掉;尸体应焚烧或深埋(菌体因尸体腐败而死亡,但也可能遗留后患,保留病原。)④在屠宰检验中,发现猪炭疽时,立即停止生产流程,全厂或车间进行消毒,按规定对检出病猪的前后一定数量屠宰猪进行无害化处理。⑤加强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一旦有发病者,及早送医院治疗。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