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握好家畜不同疾病的特点
不同疾病都有不同的特点,要想合理科学的治疗疾病,就必须掌握其特性。如马骡各种便秘治疗都需要泻剂,而当前泻剂药有机械刺激性泻剂(如硫酸钠、硫酸镁)、植物性脂肪油类泻剂(如蓖麻油)、神经性泻剂(如毛果芸香硷、甲基硫酸新斯的明)、含蒽醒衍生物的植物性泻剂(如芦荟)、润滑性泻剂(如液体石蜡)等多种泻剂,它们都有不同的泻下作用,根据家畜不同疾病的特点来选用,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治疗效果。
(一)马大肠便秘特点是,多数肠管发生阻塞,肠管粗大,能容纳大量药水。而硫酸钠是用大量水溶解后灌服,才起泻下作用。根据马大肠便秘特点和硫酸钠的特性,选用硫酸钠为最佳药物。因硫酸钠能溶大量水,其离子不易被肠壁吸收,因此内服后可在肠腔内保持大量水分,这些水溶液,不仅可以扩张肠腔,对肠黏膜也能产生机械性刺激,引起肠蠕动加快和增强,并产生排粪反射,所以说硫酸钠是治疗大肠便秘一种效果较好的泻药。但应用时要配成4%~6%的溶液为最佳,同时配合大黄治疗效果更好。但在配制药物时注意浓度不要太高,大于6%以上的浓度可引起肠黏膜充血,甚至发生肠炎,同时还能从肠壁中夺取组织中的水分,引起机体脱水,所以配药时一定要掌握好浓度。
(二)马小肠便秘特点是,小肠肠管薄、细,容纳水分较少,怕刺激。而蓖麻油泻剂没有刺激性,内服后十二指肠后一部分经胰脂酶的作用,皂化分解为蓖麻油酸钠和甘油,前者刺激小肠黏膜,促进小肠蠕动,而引起下泻。所以小肠便秘选蓖麻油泻剂最佳。
(三)家畜脑部细菌性感染疾病,可选用磺胺嘧啶(SD),此药副作用小,排泄较慢(血中有效浓度可维持16~24小时),进入脊液中浓度是磺胺药物中最高的一种。
二、掌握好不同的用药途径和剂量
家畜的用药途径有:口服用药、注射用药、灌肠用药、外用药等多种用药方法。
口服用药 这种用药方法是兽医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口服用药对药物的剂型等没有限制,而且操作简单,但口服用药作用缓慢,一般在20分钟到2小时之间才可起作用,而且有些药物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烈的刺激(如:水杨酸类药物)。为尽量减少胃内容物对药物的影响,口服用药时间宜选在饲喂前,而且在用药后的一定时间内不宜饲喂。
注射用药 注射用药分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脊髓注射。
静脉注射用药必须是经过严格灭菌的无固体粒子的水溶液。凡是有固体粒子的混悬液、油类溶液、含有能引起溶血或凝血物质的溶液等均不能作静脉注射用。静脉注射药物的剂量,一般相当于口服量的1/4~1/2。
肌肉注射后一般十分钟左右出现药物作用。对刺激性比较大的药液应深部肌肉注射,必要时可采取多点注射的办法。肌肉注射用药的剂量,一般相当于口服量的1/3~1/2。
皮下注射药液应是充分溶液,且无强烈刺激性药物,注射部位宜在疏松的皮下组织并且无大血管和神经干经过的部位。皮下注射药物的剂量与肌肉注射的剂量相同。
脊髓注射是将药液注射于脊髓蜘蛛膜下腔内的给药方法,即脊髓麻醉。马在第1~2尾椎间注射1%盐酸普鲁卡因液20~40毫升,经过10分钟后所支配的区域完全麻痹,可持续0.5~2小时。
灌肠用药 灌肠较常用的药液是水化氯醛,应用时宜配合粘浆剂以减少对黏膜的刺激。灌肠用药的剂量,一般相当于口服量。
外用药 就是在体表、可视黏膜和外伤等部位直接用药。
三、掌握好用药的次数与剂量
用药的次数是根据药物的吸收、生理性解毒和排泄快慢决定的。一般来说,吸收、生理性解毒和排泄快的药物作用消失的也快,给药的间隔时间就短,否则药物在体内不能保持必要的浓度,从而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草药的给药次数,一般是每天灌服1~2次。多数西药的吸收、生理解毒和排泄较快,一般每天给药2~3次。但吸收慢的药物(如普鲁卡因、青霉素油剂)、排泄较慢的药物(如长效磺胺类)、毒性较大的药物(如毛果芸香硷)应1天用药1次。某些有蓄积作用的药物(如洋地黄),如需重复给药,则应停留一定时间以后再开始第2次用药。药量大小,对药物作用的效果影响极大,不可粗心大意。特别是剧毒药,如果超过极量,就会引起家畜中毒,甚至死亡。
四、掌握好家畜的药物反应
家畜的种类不同,解剖结构、生理机能和生化反应也不同,对同一种药物的敏感性也存在着差异,例如草食兽和肉食兽的消化系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就不同。给草食兽内服四环素类抗生素时,可干扰瘤胃或盲肠内微生物的活动,引起菌群失调,容易出现不食反应,严重时可引起家畜死亡。而此类药物对肉食兽影响较小,给反刍兽内服洋地黄等药物时往往无效。催吐药对犬、猪等可引起呕吐,而对牛、羊则呈现促进反刍或祛痰作用。另外,一些家畜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如牛对汞剂,家禽对有机磷酸脂及呋喃类药物,用药时应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