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中药方剂对耕牛四种常见病的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26  来源:- 未知来源 -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820

  一、肺热
      歌曰:重感风寒肺气壅,鼻翼扇动气急促;若受疫邪肺火热,口喷白泡喘息涌;初病灌服蚬韭蒜,重症连服泻肺汤;兼见便结通大肠,医家慎治保安康。
      本病系起于气机升降,以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为特征,病势骤急,其病位主要在肺。导致肺热的病因甚多,如在天气不良时,重感风寒,而使肺气壅阻;曝晒,劳役过度,而气机不利;空肠饮冷,食进热毒野草,而使湿痰上壅或肺炎蒸液,以致呼吸急促等情况都易引起。治疗以祛邪利气为主。
      病候:主见呼吸困难,快而短促,大便较干燥,小便短少,全身皮温不整,严重的浑身发热,出现拉风箱声或者口鼻喷出白沫。在病型上大致可分为风寒两感和肺胀壅满,前者少汗口不干,后者多汗口渴。
      治疗:风寒两感宜调和表里,定气平喘,可用方一或方二(不加生石膏),肺胀壅满型宜宣泻肺气,平降膈热,可用方二加生石膏或方三、方四。当肺气下降后,为了更好地增加食欲,促进健康,可再用方五或喂生姜,食盐少许。
      方一:韭菜七根、樟树心七朵、蒜头七辨、塘内石蚬七个,供擂、对水灌服。
      方二:忍冬腾30克、野鸡尾适量,黄贼草、田豆子、生早米各等分,擂烂、加水适量、灌服、日服三次。汗多加生石膏30克,肚有积滞者加青木香15克,桃仁20克,雷公子15克。
      方三:野鸡尾、黄贼草、芥菜子、香附子、水灯芯、鲫鱼樟各等分。青木香15克、苦胆草20克、山麻稿适量,韭菜根七根,苦瓜苗适量,二花30克、莱服子30克、苏子21克、天花粉24克、威灵仙15克,煎水适量、灌服。
      方四:泻肺通窍汤  苏子24克、白芥子24克、葶苈子24克、桑自皮21克、积壳24克、条芩15克、香附12克、赤芍12克、莱服子30克,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剂。汗多加麻黄根6克,汗收敛后除之,大便通畅后,仍然肺气不宣者,其症难治应在方中另加沉香以急救之。
      方五:加味平胃散,苍术21克、厚朴24克、陈皮21克、甘草15克、山楂30克、香附15克、乌药30克、木香15克、神曲30克、白芍18克、川巧12克、桃仁10克,艾叶为引,连服二剂,水煎服。
  二、胀满
      歌曰:耕牛常发胀满症,辨证要决在叩诊,食胀击腹声突突,气胀皮紧澎澎音;水胀犹如囊裹水,三者俱宜消积症,食重消痞气重破,水重逐湿精神振。
      胀满是胃肠内有积滞的一种病证,以腹部膨大,消化不良为特征。多因采食过多粗硬不易消化及腐烂的饲料而引起,同时在冬天饮水不足,也常使耕牛得此病。另外,肝肾阴虚,水气不能输化,则形成水胀。临证治疗,一般采用消滞散满之剂,再加上一定剂量的新特药品,效果更佳。
      病候:本病有三种类型,一是草胀(食胀),腹部膨大而坚实,嗳气不爽,叩之呈“突突”的实音;二是气胀,腹部绷紧而内虚,嗳气酸臭,叩之呈现“澎澎”的鼓音;三是水胀,胃肠蓄水不畅而胀满,兼有泻泄,摸之如囊裹,叩之声如手击坛罐之音。
      治疗:调脾胃,散胀满,通肠道。草胀宜以消痞破积为主;气胀宜以行气消积为主;水胀宜以利湿逐水为主,可选下列各方。
      方一:大黄120克、朴硝200克、神曲45克、千金子30克、二丑60克、山楂60克、积实60克、三棱21克、莪术20克、莱服子200克、木香15克,水煎服,连服三剂。消食胃动力10毫升,肌肉注射,一日一次,连用2天,效果更佳。
      方二:虎杖21克、香附18克、桃仁15克、土霸王20克、乌药20克、木香15克、珍珠菜15克、野菊花18克、炒莱服子120克、山楂60克、灵仙18克,水煎服,连用三剂。
      方三:积壳24克、桃仁15克、没药15克、神曲30克、川朴30克、杏仁15克、大腹皮24克、牵牛15克、山查45克、草胀加大黄120克、芒硝120克、气胀加莪术18克、香附18克;水胀加草果21克、灵仙24克,日服一剂,一剂后不分病型,均可加肉豆寇。
      方四:灵仙10克、大黄120克、朴硝100克、厚朴30克、山楂60克、神曲45克、桃仁21克、积壳24克、草架15克、防风28克、荆芥21克、炒莱服子90克,煎服。
      方五:莱服子100克、生军120克、灵仙15克、芒硝150克、玉片15克、腹皮28克、羌活21克、荆芥24克、草果15克,香附为引,水煎服。
      如排粪困难,大便干燥,加火麻仁18克、郁杏仁15克、杏仁15克。
  三、痢疾
      歌曰:湿热郁蒸痢疾发,里急后重赤白杂,湿重于热,病鼻粘,热重于湿,污血夹,用药禁忌汗泻利,须先排毒清秽浊,若是病久虚弱,补中益气汤相宜。
      痢疾是一种里急后重,兼下血液或粘液的肠道疾病,犊牛易于发生。该病系因暑湿热毒侵于胃肠,湿热郁蒸而形成。有人说,此病在春夏季因东风侵袭而患者,为东风痢,但实则是由于吃了霉烂饲料或饮了污秽塘水,感染疫邪,干扰肠胃而致发病的,故治疗应着重祛湿清热、解毒。
      病初不愿吃草,好饮水,背弓起,尾不灵活,排便作急,在泄泻几次后,即杂有红白色粘液和血块。其证型有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之分,前者下痢白多赤少,后者赤多白少,但很多病例都是赤白相杂的。另有一种噤口痢,系指邪毒蕴结肠中,上攻于胃,不仅下痢,而且废食,其证候凶险,故作为一个独立类型。
      治疗:以清热解毒为总治则,在立方用药上,应知有三忌:一忌发汗;二忌大泻;三忌利水;又有三要,一要逐水行气,不可骤补;二要行滞后,和血调气,半消半补;三要痢下渐愈后,补血补气。所以临证时,初痢系以败毒为重,久痢系以和血为重,禁口痢则不可不注意和胃,下列各方可随证酌情选用。
      方一:败毒散,柴胡24克、前胡15克、羌活18克、独活18克、桔梗18克、积壳24克、云苓15克、防风24克、荆芥15克、白芍24克、条芩18克、白芷18克、苍术12克、黄连15克、木香12克、当归24克、甘草12克、西风草为引煎服(适用痢疾初期)。
      方二:西风草、粟壳、山楂子、马齿苋、毛儿藤、二花、贯菜儿、水柳、雷公子、鸡眼草、香薷草各适量,擂服(适用热重于湿者)。
      方三:苍术18克、地榆21克、归尾24克、赤芍21克、条芩24克、甘草12克、丹皮18克、积壳24克、槟榔10克、山楂肉24克、薄荷18克、青皮24克、公英28克、红花12克。
      如便中无血,可不用归尾、红花、地榆,而宜另加台乌28克、木香12克、桃仁24克、黄连15克、黄柏15克,但大便不急则仅加台乌,而不需多加木香、桃仁、黄柏(适用痢疾中期或稍有好转期)。
      方四:当归24克、白芍21克、熟地15克、生地15克、补骨脂9克、小茴香10克、香附10克、乌药24克、甘草12克,艾叶为引,煎服(适用于久痢而气血两虚者)。
      方五:苍术15克、陈皮24克、厚朴24克、砂仁12克、当归28克、白芍24克、藿香18克,艾叶为引、煎服(适用于噤口痢或稍有好转期)。
四、淋证
      歌曰:小便短涩淋滴下,欲出未尽痛不予,症分血膏和砂淋,诊治务须辨明证,通用方为通淋汤,血加荞麦功效灵,膏应兼重补气机,砂增金钱莫迟疑。
      小便短涩,滴沥而下,欲出未尽,尿道不利为枰现通性,临症所见为公牛较多发生,尤以小公牛更为多见。其病因为:膀胱积热、群牧时乱行交配、肺肾经受伤或亏虚。一般通用方剂为通淋利水之品。
      本病分为血淋,膏淋和砂淋。血淋,鼻干身热,尿血红赤,排尿有痛感,膏淋又称白浊尿,如米泔或脓样的混浊液,往往是气虚下陷所致;砂淋、阴茎时伸时缩,小便时有时无,甚致有时混有结石,排尿作痛。
      治疗:应详细观察排尿姿态,尿液性状,并辨别寒热虚实,治宜掌握病机,尽快选用下列药方治之,若病属虚寒,则应结合补其中气。
      方一:车前30克、乔麦稿24克、灯芯草24克、茴香子15克、山楂子24克、绿豆子24克、毛儿藤18克、寄生21克、仙芽21克、海金砂藤21克。煎服。
      方二:三白草(洒炒)24克、仙茅21克、车前草21克、虎刺24克、香附18克,煎服,石淋加海金砂21克、灯芯草18克、杉寄生15克、棕树根21克。
      方三:通淋散,木通24克、续断18克、陈皮24克、秦芄15克、肉苁蓉15克、防已15克、茅根15克、郁金12克、宣草根15克、灯芯为引、煎服。血淋加荞麦,膏淋加当归,野棉花少许,砂淋加金钱草,尿闭加海金砂,滑石、泽泻等味均可,但渗湿利水药不必齐用或过多,凡伤真气,惟病势严重时,亦可权宜用之。
      方四:枸杞18克、云苓15克、党参21克、红花12克、秦芄12克、续断18克、补骨脂15克、牛膝30克、归尾30克、熟地30克、黑桅子21克,用热水冲酒服下;患血淋或膏淋而体质极度虚弱者,可取本方与上列所选用的方剂,酌情交替使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