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刺螨病是由鸡皮刺螨寄生于火鸡、鸡和鸽等禽类的体表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吸食禽血,严重侵袭时,可使鸡日渐消瘦,贫血,产蛋量下降,还可传播禽霍乱和螺旋体病。
一、病原
鸡皮刺螨,又称红螨,呈长椭圆形,后部略宽,饱血后虫体由灰白色转为红色,体表密布细毛;雌螨长0.72-0.75毫米,宽0.4毫米,饱血后可长达1.5毫米,雄螨长0.6毫米,宽0.32毫米。体表有细皱纹并密生短毛;背面有盾板一块,前宽后窄,后缘平直。雌螨腹面的胸板非常扁,有刚毛两对;生殖板前宽后窄,后端钝圆,有刚毛1对;肛板圆三角形,有刚毛3根,肛门位于后端。雄螨胸板与生殖板融合为胸殖板,腹棉线与肛板融合成腹肛板。腹面偏前方有4对较长的肢,肢端有吸盘。螯肢细长针状。鸡皮刺螨的发育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若虫为二期。
二、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有栖架的老禽舍中特别严重。鸡皮刺螨最常见于鸡,但也可寄生于火鸡、鸽、金丝雀和几种野鸟或侵袭人。该螨常呈明显的红色或微黑色的小圆点,成群聚集在栖架上松散的粪块下面、种禽舍的板条下面、禽巢里面以及柱子和屋顶支架的缝隙里面。白天藏于隐蔽处,夜间出来叮咬宿主吸血。
2、临床症状 病禽消瘦,贫血,有痒感,产蛋量下降,皮肤时而出现小的红疹,大量侵袭幼雏可引起死亡。侵害鸽子时,易引起乳鸽和幼鸽夜间烦躁不安,信鸽飞行成绩下降。
三、防治措施
可用拟除虫菊酯:50毫克/千克溴氢菊酯或60毫克/千克氰戊菊酯(戊氰酸醚酯、速灭杀丁)喷洒鸡体、鸡舍、栖架。更换垫草并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