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以母猪怀孕后期流产、死产、产弱仔,以及各种年龄段的猪均表现发热、呼吸道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可给养猪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将一起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某养猪场,养生猪720头(其中母猪69头),2005年4月上旬先后有28头仔猪突然发病,用安乃近、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药物治疗后有所减轻,但效果不太明显。9天后发病猪波及到育肥和妊娠母猪,有6头妊娠母猪早产,9头妊娠母猪死产,12头母猪产弱仔,至2005年6月中旬共有发病猪221头,死亡48头(其中母猪死胎难产死亡2头),发病率达30.7%。经询问,该场已按规定的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仔猪水肿、猪链球菌等疫苗注射免疫。
二、临床症状
病猪初期食欲不振,嗜睡,疲倦,体温升高到40~41.8℃,咳嗽、呼吸困难,大便干燥,发病数日后,部分病猪的耳、口、鼻、四肢内侧、腹部皮肤发紫甚至出现一过性青紫色或紫色斑块,个别猪两耳末端瘀血,呈黑紫色,甚至两耳干枯脱落。妊娠母猪流产、早产(一般在产前10~15天)、死产、产弱仔;仔猪表现高烧、体温达40℃,咳嗽,呼吸困难较严重,甚至出现哮喘样的呼吸障碍,张口呼吸,流鼻涕,惊恐不安,肌肉震颤,侧卧,四肢划动,有时出现呕吐,腹泻,瘫痪,头部、眼睑水肿,共济失调,多发性肘关节炎等症状。
三、病理变化
可视黏膜苍白,全身不同程度黄染,皮下水肿,死胎胸腔内存有大量清亮液体,病死的猪肺前叶边缘普遍有灰色肝变病灶,切开气管,内部充满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粘液,肺间质增宽,部分猪有渗出性肺炎,个别严重者,肺边缘有红色肉变区,肝肿大、变性,呈宗黄色,全身淋巴结肿大,肺门淋巴结尤为明显,切面有出血点,脾脏肿大、变软,个别呈蓝紫色,小肠黏膜有点状出血,结肠内容物稀薄。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验。
四、防制措施
1.疫苗预防,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后备种公、母猪,配种前2~3周,皮下或肌肉注射2毫升/头,间隔20天后以同样剂量强化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哺乳母猪配种前2~3周,皮下或肌肉注射2毫升/头,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仔猪14~18日龄时,每头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间隔20天后以同样剂量强化免疫一次;种公猪配种前2~3周皮下或肌肉注射2毫升/头,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
2.治疗时对体温升高的病猪用30%安乃近10~20毫升,青霉素240~320万单位,链霉素100~200万单位,地塞米松磷酸钠10~20毫克,配合抗病毒药物,一次肌肉注射,每日2次。对食欲废绝的病猪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5%维生素C20~30毫升, 10%安钠咖10~20毫升,10%葡萄糖100~200毫升,同时配合头孢类药物和抗病毒药物进行混合静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5~10毫升,肌肉注射;对继发呼吸道感染者用盐酸林可霉素或盐酸大观霉素10~15毫克/公斤体重,双黄连注射液10~20毫升,配合抗病毒药物进行肌肉注射,连用5~7天。
3.对猪场用具、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并且在发病期间每天带猪消毒一次。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对猪的应激,以促进猪只的康复。经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后,该猪场病情得以控制,再无新增病例出现。
五、小结
1.胎盘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发病史的猪场引种是预防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2.猪场一旦发生此病,要对病猪尽快隔离饲养,对病死猪及死胎进行无害化处理,用具及猪舍进行彻底消毒。通常繁殖障碍过程要持续2~4个月,此后母猪将会对本病产生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保持程度和持续时间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一般经过1~4个月呼吸道症状可平静下来,但是在连续流水式生长育肥猪,易感哺乳仔猪会不断从较大的仔猪处获得感染,所以流水式生长育肥猪场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是减少该病发生的最好途径。
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是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可以防止本病的发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