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用药知识 » 配伍禁忌 » 正文

驱寄生虫药的特殊剂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09  来源:齐鲁牧业报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520
  长效制剂
  此类制剂主要具有长时间预防寄生虫感染的作用,其中一些种类制剂能在家畜体内自动按时释放治疗剂量药物,可大量节省人力。根据给药途径又可分为口服、皮下埋植两类丸剂和注射缓释剂等。
  1.反刍动物口服瘤胃释放剂
  这类制剂多是较大丸剂,可分普通缓释剂和控释剂。普通缓释剂是一次投服药丸后在瘤胃中连续不断释放药,开始放药量大,随着时间推移,药丸变小,放药量越来越少。控释剂又分连续放药型和脉冲放药型两种类型,前者在很长日期内可连续地等量释放药物,使动物胃肠中的药物浓度维持在几乎相同的水平,而脉冲释放型则每间隔一定天数(多为两周左右)释放一次驱虫剂量的药,一般可放六次以上。因此前者主要作为预防动物感染寄生虫用,后者为定期自动驱虫用。
  连续释放控释丸可以较长时期预防牛、羊等反刍动物感染寄生虫,一般达三个月以上,使用得当,不会使寄生虫产生抗药性,即在投放该丸的同时给动物一次驱虫剂量的普通剂型驱虫药,以驱尽体内成虫,同时对于体重较大的动物需给两个以上的丸剂。脉冲释放控释丸可节省人力,每间隔一定天数多次自动给药,当虫侵入动物体内不久即可被驱杀,也能较好地保护家畜的健康。
  普通缓释丸在初用时预防感染效果较好,但要避免寄生虫产生抗药性比较困难,因为随后较长时间,动物胃肠中药物处于低浓度状态,如能相隔一定天数,再次投丸,可防止动物胃肠中出现药物低浓度情况,才能避免寄生虫产生抗药性。
  2.皮下埋植缓释丸 
  这类丸剂较大,使用时埋植于动物皮下,可长期不断释放药物,达到预防寄生虫感染作用,由于给药时比口服难,因此一般用于单胃动物。目前国内制造的这种丸剂可连续放药七个月以上,于是预防寄生虫感染也可达七个月。
  3.抗寄生虫注射缓释剂
  抗寄生虫缓释剂注射入动物体内后,不断释放药物,可以达到预防寄生虫感染的目的。目前国内制成的注射缓释剂可预防感染达一个多月;有些药物的普通注射剂能预防感染达两个月,如若再制成缓释注射剂则可预防感染达三、四个月。
  注射缓释剂对有些寄生虫病也能起到治疗作用,如对虫体外形成包裹的内寄生虫,普通剂型进入动物体内后药量消除迅速,进入包膜的药量尚未达到驱杀虫浓度时,药在动物体内已排泄完,而用缓释剂则可延长虫体接触药物的时间从而达到驱杀虫的剂量。注射缓释剂能用于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使用方便,其中用脂质体作载体的微粒又具靶向功能,可将药物集中于网状内皮巨噬系统,微粒载药对寄生于这类细胞内的寄生虫将发挥强大的驱杀虫作用,可节省用药量并比普通剂型毒副反应低。 
  透皮吸收剂
  透皮吸收剂是使抗寄生虫药物通过皮肤或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再分布到宿主全身与寄生虫接触。透皮吸收剂使用时可根据动物吸收药量的速度不同,而使用不同方法给药,从而出现了不同名称:一是擦剂,或称涂抹剂。二是浇注剂,有时也叫滴剂或浇泼剂。三是敷剂,也称糊剂,一般用于动物毛少或无毛之处。四是喷雾剂,形成可雾化的微粒,用时喷入口腔、咽、喉等处,由于粘膜无角质层且表面含有粘蛋白的粘液,能把雾化微粒很好地吸附在粘膜上,进而被具多孔的类脂质膜口腔粘膜迅速吸收,发挥其杀虫作用。
  透皮吸收剂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是使用方便,节省人力,特别对于人难接触的动物比口服、注射的普通剂型容易使用,也可避免注射引起动物疼痛或捉拿动物可能发生的应激反应。第二是药物渗透进入动物体内时不像口服药那样要先通过肝脏,不受肝脏屏障破坏,药量少也可发挥驱杀虫作用。第三是皮肤角质层有贮存作用,可使血药浓度曲线保持平稳,不会出现口服或注射给药时的浓度峰谷现象。
  具引诱和调味作用的口服制剂
  这类制剂目前是一类特殊的散剂,具有宿主动物爱闻的气味和爱吃的口味,并含驱杀寄生虫药的制剂。这种制剂最突出的优点是给药方便,宿主动物往往不肯吃气味和适口性差的药,制成这种制剂后,动物吃药时会比饲料还爱吃,不论空腹和饱食草料后动物都能迅速吃完药。同时在给大量动物投药时明显节省人力和时间,很适用于在规模化养殖场使用。 
  舔食剂
  这类制剂目前应用得较少。其制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动物爱舔一定量食盐的特点,用食盐、粘合剂等作为辅料与药一并制成药饼,挂于畜舍内,在动物自由舔食食盐时吃入药,达到驱虫效果。试验证明一种由丙硫咪唑、阿维菌素、食盐、粘合剂合并制成的舔食剂,给羊舔食3天,羊吃入的药量与该药混悬剂灌服药量相近,驱杀我国常见羊消化道蠕虫和体表虱、螨效果不错。
  该类制剂也具有投药方便、节省人力的优点,可避免人工给药时因捕捉动物、保定引起的应激反应,是一种给药很安全的药物剂型。
  综上所述,用于驱杀动物寄生虫药物的特殊剂型均有各自特殊功能,可大大提高药物防治效果、节省人力、便利给药。上述大部分剂型的制造工艺并不复杂,目前研制一种全新驱杀虫药需大量资金和时间,寄生虫病预防苗的研究难度又很大,因此创制些新的剂型以提高已有药物的防治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好途径。今后为满足各种防治工作的需要,人们还会创造出其他剂型。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