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防治鸡传染性鼻炎的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16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34

一、病原

副鸡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没有运动性、容易形成丝状的小杆菌。分离培养需用鲜血琼脂培养基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该菌相当脆弱,在宿主体外会很快死亡,排泄物中的病原菌在自来水中仅能存活4小时,生理盐水中22℃仅24小时内有感染性,本菌培养物在45~55℃的环境下2~10分钟内死亡,该菌一般分为3个血清型,各型之间交叉免疫保护性差。

二、流行病学

鸡是副鸡嗜血杆菌的主要宿主,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4周龄以上的鸡易感性增强。育成鸡、产蛋鸡最易感,本病多发生在成年鸡。

慢性病鸡和康复后的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本病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而感染。鸡舍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鸡舍密度过大,营养水平不良以及气候的突然变化等均可增加本病的严重程度。与其它禽病如霉形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混合感染可加重病程,增加死亡率,不同日龄的鸡群混养也常导致本病的爆发。

本病在寒冷季节多发,一般秋末和冬季可发生流行,具有来势猛,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特点。

三、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通常为1~3天。

病鸡较明显的症状是颜面肿胀,鼻腔和鼻窦内有浆液性粘液性分泌物,结膜炎,一侧眼眶周围组织肿胀,严重的造成失明,肉髯明显水肿,上呼吸道炎症蔓延到气管和肺部时,呈现呼吸困难和杂音。成年鸡病初厌食,闭目似睡,不愿走动,流浆性鼻液,而后眼睑和面部出现一侧性或两侧性水种,鼻腔内有脓性分泌物。育成鸡主要表现开产延迟,幼龄鸡生长发育受阻。产蛋鸡群在发病后约5~6天,产蛋量明显下降,处在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产蛋量下降更加明显,可由70%降至20%~30%,一般平均下降25%左右。在本病的发生早期鸡只很少死亡,但当全群精神状态好转,产蛋量开始回升时,鸡群死淘率增加。病程一般为4~18天,死亡率约为20%,并发其它病时,死亡率增加。

四、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是鼻腔和窦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粘膜充血肿胀,表面有大量粘液及炎性渗出物凝块。严重时气管粘膜也有同样的炎症,偶尔发生肺炎和气囊炎。眼结膜充血发炎。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组织水肿。病程较长的病鸡,可见鼻窦、眶下窦和眼结膜囊内蓄积干酪样物质,蓄积过多时常使病鸡的眼显著肿胀和向外突出,严重的引起巩膜穿孔和眼球萎缩破损,眼睛失明。

五、诊断

根据病鸡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作实验室检验。

六、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磺胺类药物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它磺胺类药物合用,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但投药时要注意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天。且考虑鸡群的采食情况,当食欲变化不明显时,可选用口服易吸收的磺胺类药物,采食明显减少时,口服给药治疗效果差可考虑注射给药。链霉素(成鸡每只15~20万单位)、庆大霉素(每只鸡2000~3000单位)等,连用3天,可明显减轻症状。

发病初期使用药物防治的同时,尽早地接种油乳剂灭活苗能有效地控制疫病的流行。经治愈的康复鸡仍能排菌,因此有条件的鸡场应该对患过本病的康复鸡进行淘汰,严禁在鸡群中挑选尚能下蛋的鸡并入其它鸡群。

2.中草药方剂治疗

白芷、防风、益母草、乌梅、猪苓、诃子、泽泻各100克,辛荑、桔梗、黄芩、半夏、生姜、葶苈子、甘草各80克,粉碎过筛,混匀,为100只鸡3天的药量,即平均每鸡每天4.2克,拌料喂食,连用9天。治疗鸡传染性鼻炎有较好的效果。

七、防制

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降低环境中氨气含量,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空舍后彻底消毒并间隔一段时间才可进新鸡群,搞好鸡舍内外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这些措施在防治本病上有重要意义。

2、接种疫苗目前国内使用的疫苗有A型油乳剂灭活苗和AC型二价油乳剂灭活苗,25~40日龄进行首免,每只鸡注射0.3毫升,二免在110~120日龄进行,每只注射0.5毫升,可以保护整个产蛋周期。疫区鸡群在注射免疫时使用抗生素5~7天,以防带菌鸡发病。也可用国外的单价或双价氢氧化铝灭活苗和新城疫鼻炎二联苗。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