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生产中饲料营养的大量浪费没有引起经营者的关注,包括有形和无形的浪费。它直接降低了养猪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饲料营养损耗的途径,并提出了堵住漏洞的措施,供猪场借鉴。
饲料成本是养猪生产的最大成本,占据总成本结构的70%--80%。增重与饲料消耗的比重简称料重(肉)比,或叫做饲料转化率,它是衡量养猪效益的一个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当今各大养猪企业的老板纷纷概叹饲料成本居高难下,但可曾检视自己的企业在饲料营养方面有无流失?包括直接的有形的浪费和间接的潜在的损失。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个猪场的饲料损耗能占到总耗料量的5%--20%,如果饲料损耗降低10%,则料重比可降低0.3%。以万头猪场计算料肉比每下降0.1%,年节约饲料费25万元,节约0.3%则节约75万元。可见,在管理不良的养猪场无论效益好坏 ,饲料营养损耗始终是一个隐形的吞噬经济效益的黑洞,精明之人采取有效举措就可以堵住这个黑洞,使养猪效益得到提升。
要防止饲料营养流失,首先要找准是哪些环节可能造成流失、是怎样流失的,然后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范。
1. 采购环节
采购人员如果责任心不强、又不懂基本的饲料营养知识,不知道各种饲料原料的特性,就有可能采购一些性价比不适宜的原料,甚至是伪劣原料。比如有的蛋白粉标示的粗蛋白很高,而实际上可消化利用率很低,氨基酸也短缺且不平衡,其使用价值与价格不符。这是很大的隐形损失。有时还可能采进假鱼粉、假豆粕、假血浆蛋白等等,其代价是昂贵的,收益是甚微的,甚或是负收益。
所以,养猪企业要挑选品德好、负责任、业务精的人从事采购工作,实行严格管理,筛选合格供方,把好第一道关口,为养猪降本增效打基础。
2. 检验环节
感官检验方面,稍有疏忽或不内行就可能造成低、劣质饲料原料入库影响使用效果;实验室检验方面,往往重视常规指标的检验,如粗蛋白、钙磷等的检测,但忽视了其它一些重要指标如氨基酸、粗纤维、灰分、豆粕抗营养因子等的检测。假如不检测这些指标,则缺乏对某些饲料原料真实性、最本质的认识,作饲料配方时也没有营养素的可靠依据,肯定会造成间接的浪费,其生产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案例:有种鱼粉经检测粗蛋白达到63%,但粗纤维达到12%,灰分达到22%,赖氨酸只有1.3%。正常的鱼粉粗纤维0.5%--0.8%,灰分12%,赖氨酸4.5%—5.2%。当时豆粕售价为2400元1吨,好鱼粉售价为5200元1吨,棉(菜)粕950元1吨,而这种假鱼粉卖3000元1吨。当地有不少的养猪和养鸡户买用该鱼粉。经销商愿意以1300元/吨卖给我们,本人断然拒之。我认为:用这种鱼粉不如用棉(菜)粕。本案例对我们的启示是:第一,对于重要原料一定要进行检测再决定是否使用,不要花钱买亏吃;第二,在你决定购买更便宜的原料之前,先要确切的知道它的养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