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养猪场高效药物保健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6-03  来源:华夏养猪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65

母猪产前、产后的保健方案

为了防止母猪在产仔、哺乳过程中把过多的病原菌传染给仔猪,必须在母猪产前7天至产后7天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如强力霉素、土霉素、阿莫西林、泰乐菌素、利高霉素、氟甲砜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为了增加抗菌素的效果和降低生产成本,可进行适当的药物配合使用,如四环素类配合磺胺增效剂、阿莫西林配合氟甲砚霉素、泰乐菌素配合磺胺药等。

在天气变化快的季节或外界猪病流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减少病原菌的繁殖和感染猪群的机会。

仔猪的保健方案

为了防止或减少仔猪在出生后发生腹泻以及断奶仔猪发生腹泻、发热、消瘦等,仔猪在出生后应采取“注射+饮水加药+饲料加药”的保健方案,即选用长效抗菌药物,如长效土霉素、氟甲砜霉素针剂、第三代头孢等及注射铁剂,提高仔猪铁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在1、3、7日龄进行肌肉注射以防止仔猪早期感染细菌性疾病;在诱食阶段,在仔猪的饮水中添加可溶性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以防止呼吸系统的早期感染;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如强力霉素、利高霉素、氟甲砜霉素等以防止断奶仔猪衰弱综合症的发生。

由于多数中小型猪场或养殖专业户没有设置保育床,保育条件差,所以在断奶后3~4周需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以防止因仔猪抵抗力下降而感染猪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附红细胞体病等。

猪场的驱虫方案

目前猪场内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渗出性皮炎等疾病大面积的发生,都与寄生虫有着重要的关系。以往人们仅仅注重寄生虫对猪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很少关注寄生虫在疾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小型猪场和养猪专业户对驱虫工作认识不足,而导致猪场的附红细胞体等疾病连绵不断,无法控制,最终导致死淘率大大增加,经济效益直线下降。

1.母猪的驱虫方案。

空怀母猪、后备母猪在配种前驱虫1次,即在饲料中添加阿维菌素2PPM,连喂7天,也可用左旋咪唑按10mg/kg体重进行驱虫;怀孕母猪于产前2~6周进行两次驱虫,即在饲料中添加阿维菌素2PPM,连喂7天,间隔两周后再连喂7天。当然,运用伊维菌素针剂进行皮下注射驱虫,效果也十分明显。

2.商品猪的驱虫方案。

仔猪在45~60日龄和75~85日龄分别进行1次驱虫,每次在饲料中添加阿维菌素2PPM连喂一周。

如果育肥猪的体表寄生虫明显时,也可以用1%的敌百虫进行喷雾驱虫,但在使用时应注意先清洗圈舍与猪只,待干燥后方可进行喷雾驱虫。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