螨具有角质化的背板和 腹板,跗节上有爪和肉垫,近每个第3基节处各有一个侧腹气孔,小的整肢位于长鞘的基部。这些螨都以吸血为生,在皮肤和羽毛上跑得很快。有的螨钻入皮肤(突变膝螨)或侵袭内部器官和腔道(气囊),有的寄生羽毛上或羽管内(羽管螨)。
鸡刺皮螨:寄生于鸡、火鸡鸽、金丝雀和野鸟,又名红螨或鸡螨。虫椭圆形,后部略宽,有对4足加减法长,有吸盘,头部有螫肢一对,呈长鞘样针锥状。视吸血多少呈棕灰色至深红色。雄虫长0.6毫米,宽0.32毫米;睃虫长0.7~0.75毫米,宽0.4毫米。雌虫第一次吸饱血后,回到周围环境中(尘埃、碎屑或缝隙)产卵,每次约10多个,在20℃左右较温暖时,卵经2~3天孵化成幼虫,经几次脱皮,由稚虫变为成虫。全部发育约7天。该螨虫在无食时可生活3周。
鸽螨常寄生于体表或表皮内。
该类螨夜间侵袭吸血,天危隐藏在粪块下、条板下、柱子等缝隙里,外观似红色或灰黑色小圆点,丰群聚集,到夜里成群结队爬向鸡体,使鸡烦躁不安,贫血,生长受阻,产卵减少。且可传播s霍乱、螺旋体病和原虫等。
收集羽毛或组织样本,用低倍镜检虫。
预防要保持禽舍清洁、干燥,地面撒上布石灰消毒。可将产蛋箱、栖架等搬出,放在阳光下暴晒或用沸水烫。用0.5%敌百虫水,或0.3%杀灭菊酯等喷洒或涂刷产蛋箱、栖架、褥草、墙壁等。如污染的褥草可烧掉。
治疗可用0.2~0.3%敌百虫液、20%杀灭菊酯乳油剂配成0.05~0.1%浓度溶液、0.2%倍硫磷液、硫磺水(硫磺62克、肥皂31克加温水2.5千克混匀)对禽进行水浴。用双苯氧苄菊酯0.125~0.5%的含量拌料撒布或喷洒禽体、栖架、墙壁等处。
鸡突变膝螨(鳞脚膝螨或鳞脚病):寄生于鸡、鸽等趾部、胫部、冠或髯上。虫形体小,雄虫长0.2毫米,呈卵圆形,足较长,圆锥形;雌虫0.4毫米,近圆形,极短。此螨生活史全在皮肤下造坑道产卵,幼虫经脱化发育为成虫。
虫钻入皮下,引起炎症,使腿上鳞片的结构变疏松和隆起。接着皮肤增生。粗糙,发生裂缝,渗出干燥形成灰白色痂皮,外观禽脚极度肿大,好像涂了一层厚的石灰,故又称“石灰脚病”。患肢奇痒,因搔痒而致创伤;禽脚变形,行走困难,影响采食、生长和产蛋。
从病灶部用蘸油的小刀刮取皮屑,用显微镜查虫可诊断。
预防在于注重清洁卫生,发现病禽要隔离治疗或淘汰,场地和禽舍要喷药杀虫(参见鸡刺皮螨)。
治疗将病禽脚浸泡于0.1%敌百虫温水中,洗刷4~5分钟,除去痂皮,使药液浸入皮肤下杀虫;或用温肥皂水浸泡洗刷,除去痂皮,再涂上20%硫磺软膏或2%石炭酸软膏。以上治疗要进行2~3次可愈。同时禽舍应喷雾杀螨剂。
鸡奇棒恙螨(新勋恙螨):寄生于鸡、鹅、鸭、火鸡、野禽。成虫乳白色,体长1毫米,幼虫很小,长约0.4毫米,肉眼难见到,饱食后呈橘黄色,分头、胸中和腹部,有3对足,背板上有5根刚毛。成虫生活在潮湿的杂草丛生处,吸食植物汁液土壤中有机物为生,不侵扰禽体,只有幼虫寄生于禽体皮肤上。雌虫受精产卵于泥土上,约经2周孵出幼虫。幼虫遇成禽便爬到腿腹面和股皱襞的内侧,遇幼禽则寄生于腿腹侧、胸侧、翅内侧、头、颈、背和股皱襞内侧等处刺吸体液和血液,禽体上寄生约5周。幼虫饱食后落地,数日发育,经稚虫变成虫。
幼虫用口器刺禽皮肤,引起损伤,形成脓肿,变成结节状溃疡,如同鸡痘的痘痂病灶,称为“禽螨痘”,疡面形成黑结结痂而脱落;有的痘疹病灶,周围隆起,中央凹陷呈痘脐形,中央可见小红点,即恙虫幼虫,禽腹部和翼下布满此种痘疹s病灶。病禽不断受到刺激,引起疼痛、奇痒和不安,羽毛脱落。病禽贫血,垂头,不食,生长停滞,逐渐消瘦,以至死亡。
诊断用小镊子取出病灶中央的小红点,在显微镜下查幼虫。
预防在于减少感染机会,做好环境卫生,保持干净和干燥,禽舍用具和场所要清洗和消毒。
发现病禽及时治疗。用0.005%溴氰菊酯喷洒禽体或进行砂浴;用0.1%乐杀螨液、70%的酒精、2~5%碘酊或5%硫磺软膏涂擦患部,1周后重复1次;10%克疗林液药浴;用0.25%敌敌畏乳剂、0.5%敌百虫液、0.03%蝇毒磷水乳剂或0.3%杀灭菊酯等喷洒或涂刷栖架、墙壁等处;用依佛菌素按0.2%毫克/千克体重,1次皮下注射;皮肤伤口用20%硫磺软膏涂敷;有脓肿用5%石炭酸液涂擦,再用碘酊涂抹。污染的垫草可烧毁,用具用沸水烫,再阳光下暴晒,以杀灭虫体。
羽管螨:寄生于鸡、鸽等的羽管中(翼羽、尾羽)。虫长形,体上有刚毛。稚虫长0.9毫米。宽0.15毫米。从卵发育至成虫需38~41天。侵害换羽时的新生羽芽,影响羽毛生长;还引起羽毛部分或全部损毁,剩下管残干含粉末状物质,镜检时可见羽管螨。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发现患禽即淘汰,对禽巢进行清扫和灭虫。我国南方地区常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