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丹毒的主要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本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以皮肤出现紫红色疹块为特征,又称“打火印”。多发于夏季,春秋次之,冬季较少,呈地方性流行。
一主要症状
一般症状与猪瘟相似,不同的是最急性型不显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型的体温升到42℃以上,流眼泪,但眼仍较明亮,发病2~3天后, 在胸腹、背腰、肩胛、大腿等处皮肤上出现隆起的大小方圆不等的红色疹块,指压退色,红斑由鲜红变为暗红,甚至紫色。转为慢性时,出现皮肤坏死,关节肿大,活动困难,以致死亡。
二 防治措施
1、青霉素混悬剂。按猪体重1公斤4000~6000单位,每日2 次肌肉注射。
2、磺胺噻唑。每公斤体重0.05克(第1次用量加1倍),日服3次;或20%磺胺噻唑溶液15~30毫升,每隔6~8小时肌肉注射1次。
3、预防。可在春秋季节皮下注射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 20公斤以上断奶猪一律注射5毫升,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二、猪肺疫的主要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本病又叫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常发于夏秋季节,多为散发性,死亡率高。
一主要症状
流行性猪肺疫,多发生在5~9月温暖天气,体温为高热41~42度,呼吸困难,口鼻粘膜发绀,咽喉部红肿热痛,常在一天内死亡。散发性猪肺疫,一年四季都有发生,高烧、咳嗽、流鼻涕、呼吸急促困难、行走摇晃、咽喉部轻微红肿或没有红肿,如不及时治疗,几天或十几天死亡。
二防治措施
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大小猪一律皮下注射5毫升。 治疗方法同猪丹毒病。必要时可用链霉素,每百公斤体重的猪肌肉注射1~2克,每隔8~12小时注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