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是推广科学养猪,加快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发达国家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革新,精液保存技术的进步,精液品质评定、发情鉴定和防止传染病等各方面的完善,猪人工授精在养猪发达的欧美等国普及率已超过90%。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发展猪人工授精技术,但由于卫生条件差、授精技术不科学等条件的限制,该技术的推广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近10年来,随着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改进和成熟,配套器具的成功开发,操作规程趋于严谨,受胎率和产仔数都有所提高,促进了该技术在我国养猪业中的推广和发展。
笔者结合当地及市家畜改良站长期坚持开展猪人工授精工作的实际情况,根据20多年来对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的摸索和完善,针对授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种公猪利用年限、采精频率、输精时间等进行了总结,以供交流。另外,对猪的人工授精优越性和提高授精效果的对策等方面也进行了简要介绍,旨在促进该技术在养猪生产中的推广和普及。
1人工授精的优越性
自本市开展猪的人工授精工作以来,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青睐于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代替传统的自然交配;另一方面该技术的推广也大大加速了本市养猪业品种改良的进程。这主要是因为人工授精相对于传统的自然交配来说,它具有以下优越性:(1)优良公猪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遗传潜力,提高其利用率。不仅在规模养猪场可以节约公猪的购置费和饲养管理等费用,随着人工授精站的推广和建立,本市年输精母猪近5万头,种公猪为美式长白、大约克夏、台式杜洛克及皮特兰等优质猪种,此举为广大的散养农户也带来了猪种改良的契机。(2)不受公母猪体重差异的限制,有利于优质猪种的利用和杂交育种的发展。(3)人工授精方便快捷,减少劳动成本,支持异地配种。稀释精液的保存和运输使公、母猪的异地配种成为可能,本市7个家畜改良站已能满足25个镇、区和2个国营农场的种公猪精液需求,并向周边地区辐射,取精输精方便、快捷,为散养户省去了自然配种时的赶猪拉猪等琐事,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另外,重复输精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了受胎率和产仔率,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自然交配时对母猪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初配母猪,人工授精可以将不良应激反应降到最低。(4)有效防止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对于自然交配难以防止疾病的传染和蔓延的弊病,人工授精技术有其巨大的优越性,人工授精站的公猪均经过严格的疾病检查,用于授精的精液符合严格的品质评定标准,因为其程序的严谨和规范性,该技术可以有效遏制猪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为广大养殖户解除了后顾之忧。
2人工授精的关键技术
2.1 种公猪的合理利用
经实践表明,种公猪初始采精的年龄、采精频率、体质状况及营养水平[2]等均显著影响公猪的利用年限。因此,合理利用种公猪,对提高公猪精液品质和延长使用年限密切相关。
由于各品种性成熟的差异较大,种公猪的调教时间一般在7~9月龄,根据性成熟表现而定。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等引进品种性成熟较晚,一般要在10月龄左右,体重达120~150kg开始调教使用[3]。本市家畜改良站种公猪包括美式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及皮特兰四个猪种,约7~8月龄开始调教采精,结果表明,此月龄种公猪发育已趋成熟,可以进行适当的采精利用。
种公猪在其整个利用年限内,可大致分为青年、青壮年和老年三个阶段,采精频率有所不同,根据本市猪的人工授精工作所积累的经验,现将公猪的采精频率总结如下,详见表1。1~2岁为青年阶段,这时期种公猪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因此,不宜频繁采精,每周以采精1~2次为宜。2~5岁为青壮年阶段,这时期猪体已基本发育健全,生殖机能较为旺盛,在营养较好的情况下,每周可采精3~4次。5岁以后的公猪为老年阶段,这时期公猪由于体质渐衰,每周以采精1~2次为宜,本市改良站5岁以上公猪极少,都因其繁殖性能明显下降而被淘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