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只要饲养合理、管理得当、卫生等条件较好,很少发生疾病。但由于家养兽群的迅速扩大,人为提供的条件不一,目前确有不少疾病发生。按照毛皮动物的特点及疾病发生流行的规律,从生产实际出发,在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兽医卫生监督的基础上,切实做好毛皮动物的检疫、免疫预防接种、隔离、封锁、消毒、杀虫灭鼠等常规性工作,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以达到防止疾病发生、流行的目的。为了保证毛皮动物饲养业的发展,广大饲养者应该遵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对恶性传染病必须重点预防;对一般性疾病应加强饲料、饮水卫生管理,对兽群加强饲养,提高机体抗病力。
1 把好饲养关
调整饲料营养,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并保证饲料品质,防止营养缺乏病、寄生虫病或中毒病的发生。动物性饲料应符合以下要求:饲料不得来源于疫区,特别要注意对炭疽、布氏杆菌病、土拉菌病、李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和犬瘟热等进行检查;剔除有毒的、腐败的饲料,饲喂、加工后剩余的饲料应冷藏保存,当天或隔日用完,食盆中的剩料应弃之不用。脂肪含量高的动物性饲料应防止酸败、氧化,以防毛皮动物发生黄脂肪病;牛、羊、猪胚胎不能生喂,以防止布氏杆菌感染;动物的头、骨架和内脏等要高压煮熟后饲喂;植物性饲料要剔除霉烂的部分,清除杂质和异物,以防引起中毒;饮水要符合卫生标准,以免引起胃肠疾病。
2 加强兽医管理制度,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2.1 经常对饲料加工及饲喂用具消毒,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5%碳酸钠溶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
2.2 毛皮兽场内不准随意参观,非生产人员严禁入内。生产区门口应设有消毒槽,进行鞋底消毒。每年在配种前、产仔前和取皮后,进行3次全场性预防消毒。
2.3 动物尸体应在专用的室内剖检,剖检后要在焚尸炉内焚烧或深埋处理;剖检场地和用具每次使用后,应彻底清扫消毒;污物用柴油焚烧深埋。
2.4 严防猫、狗等动物进入饲养场,在场内饲养的护卫狗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防疫。
2.5 定期检疫。例如水貂阿留申病,每年应做2次免疫电泳试验,1次在选定种兽时,1次在配种前。将阳性患兽隔离饲养,到打皮期淘汰。只有双亲都呈阴性的幼兽才能作种用。引进种兽时应隔离观察,阴性者方可合群。
3 把好引种关
不要在疫区引种,对新调入场的毛皮动物应隔离观察2周以上,观察体温、精神状态、粪便、饮食情况是否正常;特别要检查布氏杆菌病、水貂阿留申病,确认阴性后方可进入饲养场或进行配种。
4 做好免疫预防工作
4.1 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指在传染病尚未发生时,为了预防其发生而采取的计划性免疫接种。
对疫区或受威胁地区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应进行狂犬病预防接种,接种方法按使用说明书进行。
4.2 紧急接种 紧急接种是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的未发病动物群进行的一种免疫接种。从理论上讲,紧急接种应先使用免疫血清,1~2周后再注射疫苗;但在实践中,常因免疫血清供应较困难,所以,对受威胁地区动物常直接注射疫苗,而对疫区未发病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用疫苗直接免疫。
4.3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指利用特定的药物预防动物群体特定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的一种非特异性方法。实践表明,有些毛皮兽传染病至今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免疫预防,有些疫苗的免疫效果仍不理想,而使用一些高效的抗菌药物则可预防某些特定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而且还可获得增重和增产的效果。然而,在使用药物添加剂作动物群体预防时,应严格掌握药物剂量、使用时间和方法。
5 发生疫情时做好隔离、封锁和消毒
5.1 隔离 当动物发生疫病时,根据诊断、检疫结果分为患病群、疑似感染群和假定健康群3类,并分别进行隔离饲养观察,以便于控制传染源蔓延扩散。
5.2 封锁 当发生烈性、传播迅速、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炭疽、犬瘟热等)时,为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应划定疫区,并采取封锁措施,以保证疫区以外受威胁地区的动物不被侵袭。然后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封锁解除后,一些处于康复期的毛皮动物是不许外运或出售的;因为有些疫病的带毒期较长,易于扩散传染(如细小病毒病)。
5.3 消毒 消毒是消除或杀灭传染源排放于环境中病原体的一种措施,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阻止疫病蔓延流行的重要手段。笼舍、垫草、用具等,置于太阳光下照射可杀灭病原体,例如结核杆菌经3~5小时日光照射即被杀灭。笼舍、金属器具、尸体等可用喷灯进行火焰消毒,此法简便,消毒彻底。对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于干燥箱内保持160℃2小时可杀死病原体。工作服可在水中加入1%碳酸钠或0.5%碳酸钾进行煮沸消毒。病料、敷料、手术用具及工作服等,可置于高压灭菌器中,加压至15磅,保持30分钟,可杀死任何病原体。
目前国外养兽场用冷藏车改装成福尔马林蒸汽室,对容积大的工具如扑兽网、提兽手套、扫帚、工作服等进行消毒,1次至少可消毒300个水貂窝箱,也可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6 杀虫和灭鼠
蚊、蝇、蜱等节肢动物和鼠类动物均是毛皮兽多种疫病和人、兽共患疾病的传染媒介或自然宿主,所以,杀虫、灭鼠是毛皮动物饲养场防止多种疫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6.1 杀虫 利用化学药物杀虫效果十分明显,但也应重视其污染的副作用,以免引起毛皮兽中毒。
6.2 灭鼠 鼠类不仅损坏物品、污染饲料、啃咬新生仔兽,而且传播土拉菌病、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种传染病,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和自然宿主;因此,灭鼠是疫病防制措施中的重要内容乙灭鼠方法有器械灭鼠法和药物灭鼠法,药物灭鼠法在毛皮动物饲养场内应慎重应用,因为食肉类毛皮动物既能食鼠,又对毒饵十分敏感,极易发生中毒。
7 介绍几种常用消毒药
7.1 漂白粉 常用其对水源、墙壁、地面、垃圾、粪便的消毒。浓度为10%~20%。
7.2 石灰乳剂 干粉用于通道口的消毒,乳剂用于地面、垃圾的消毒。浓度为20%,每平方米约需2000mL。因其不稳定,应现用现配。
7.3 苛性钠(氢氧化钠) 除了金属笼具以外,均可用其3%~5%的热水溶液进行消毒,如果再加入5%的食盐,可增加对病毒和炭疽芽胞的杀伤力。
7.4 来苏儿(煤酚皂溶液) 常用其2%~3%的水溶液对地面、排泄物、器械及手的消毒。对结核杆菌杀伤力强,但对病毒和真菌的消毒效果不佳。水貂对酚类敏感,故应慎用。
7.5 高锰酸钾 常用其0.5%~1%的水溶液对饲料机具、水具、食具和某些饲料的消毒。因其易于分解失效,故应现用现配。
7.6 福尔马林(40%的甲醛溶液) 常用其1%~2%的水溶液对笼舍、工具和排泄物消毒,其5%~10%的溶液可以固定和保存动物标本。
7.7 碳酸钠 可用其对饲料加工机具、水具、食具及窝箱进行消毒,其消毒效果随温度高低而不同,2%溶液62℃5分钟能杀死结核杆菌,5%溶液80℃10分钟能杀死炭疽病菌的芽胞。
7.8 雷佛努尔 主要杀灭化脓性球菌,对组织无刺激性,常用其2%~3%的水溶液做外伤消毒。
7.9 双氧水(过氧化氢水溶液) 常用3%水溶液对深部脓腔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