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育雏期死亡的原因
肉用雏鸡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的要求比较高,对不良环境和疾病的抵抗能力弱,如管理措施不当,常因疾病和其他原因而死亡。
一、急性传染病
大群密闭饲养的雏鸡,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尤其是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这些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将会导致整个鸡群乃至鸡场的毁灭性损失。其预防措施是:
由于这类烈性传染病目前还没有特效临床药物进行治疗,只能采取疫苗接种进行预防和控制,但在制定免疫接种程序时,要根据本场或本地区病原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使用相同的免疫程序在鸡病防制上是不科学的。在引进鸡苗时,须要求供种单位提供有效的免疫程序。如当地没有某种传染病流行,应暂不接种此种疫苗,以免因接种疫苗而污染了这个地区,只在有过这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地方,才能使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二、鸡白痢杆菌和球虫病
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鸡白痢杆菌病是造成雏鸡死亡的原因之首,球虫病也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预防措施是:
根据两病的流行病学,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在3周龄以前尤其是前十天的雏鸡饲料中,添加药物来有效地预防白痢杆菌病的发生。15日龄后应该预防球虫病,尤其是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必须用药物预防。预防球虫病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马杜拉霉素、氯苯胍等药。使用药物一定要称量准确、拌匀,以免药物中毒,而且一种抗球虫药物在使用1~2次后要更换新药,防止产生耐药性。
三、呼吸道感染
如果育雏时保温不好,室温偏低,雏鸡较长时间内难以维持体温平衡,严重时可冻死,较轻的常因受凉而造成呼吸道感染。有时室内温度过高,偶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时也易使雏鸡发生呼吸道感染。室内空气污浊、通风换气不够、温度忽高忽低、使用潮湿及污染的垫料和霉变的饲料,也可引发幼雏的呼吸道感染。其预防措施是:
在育雏期所采用的温度要随季节、气候、雏鸡体质、日龄等情况灵活掌握。在保持舍温的同时,不要忽视通风换气,但切忌贼风和穿堂风,避免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上。湿度与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育雏头10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中后期注意防潮。防止温度骤然变化,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四、营养缺乏症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散养家禽,由于使用单一饲料,造成鸡群所需要的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或者摄取量不足,从而引起各种营养缺乏症出现。如长期单一用钙、磷含量低的玉米饲喂雏鸡,幼雏会发生骨骼畸形、关节肿大、生长停滞、体质减弱、脚腿软弱无力或变形。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缺乏时,表现为生长缓慢、关节肿大、体质瘦弱。维生素D3缺乏时表现软骨症。硒和维生素E缺乏时易患白肌病。
预防措施:不管是散养还是舍养,都必须采用全价配合饲料。
五、中毒
在使用药物防病和治病时,因计算失误造成投药剂量过大或者是疗程过长致使雏鸡药物中毒而死亡。此外,还可发生霉变饲料中毒、农药中毒以及舍内有害气体中毒。预防措施:
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搅匀,应先用少量粉料拌匀,再按规定比例逐步扩大到要求的含量。不溶于水的药物不能通过饮水给药,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器的底部,造成一些雏鸡摄入量过大。切勿把饲料和农药放在一起而造成农药中毒,绝对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雏鸡;搞好室内通风换气以防煤气中毒。
六、啄癖
严重的啄癖多发生在3周龄以后,常见的有啄肛、啄羽和啄肉、啄趾,多由于饲料中矿物质及含硫氨基酸缺乏、拥挤、舍内环境条件恶劣、光照过强等引起。预防措施:
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保证适宜的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换气,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给予适度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保证饲料和饮水不间断,满足雏鸡对无机盐和必需氨基酸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