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因素
(1)初产蛋鸡,由于产蛋鸡群生产性能发生转移,由生长到生产,要求肠道必须通过更密集的消化作用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饲料品质的突然变化,尤其是高能高蛋白的饲料的使用,导致肠道环境产生变化,肠道容易产生应激,影响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导致粪便颜色发黄,状态发稀。
(2)鸡没有汗腺,只能通过增加饮水量和呼吸频率来降低体温。夏季鸡舍如果温度过高,鸡只饮水量增加,采食量减少,水料比为5:1以上,粪便中含有大量水分导致使用抗生素时间过长,造成鸡肠道内菌群失调,造成腹泻。
饲料因素
(1)饲料中的含盐量过高,尤其使用添加的小鱼干的饲料,鸡群饮水大量增加,造成腹泻。建议正常蛋鸡中含盐量为0.35%左右。
(2)产蛋期石粉的添加量过高或过快。一般育成鸡的Ca的需要量为2%,高峰期为4%左右。过高的石粉添加量导致血钙过高肾脏负担加重引起肾肿导致拉稀;石粉的增加一定要循序渐进,随着产蛋率的上升,逐渐增加石粉的比例,增加的幅度控制在0.5%的每周增加量。
(3)饲料中麸皮的比例过高。产蛋期日粮中一定要含有少量的麸皮,以提供粗纤维防止啄癖的发生,一般配合料中都有2%左右的添加量;过多又容易造成粪便不成形,发散发稀;极度过量很容易造成粪便发干发硬,便粪困难甚至死亡,严重影响鸡群的正常的生产。
(4)产蛋期蛋白质的水平过高。有些养殖户为了片面追求大壳蛋,增加豆粕的比例。但对鸡群造成不利影响;蛋大,易造成脱肛和吸肛;粪便发黄发稀,饲料转化率低。一般鸡群的蛋白需要量为16.6%左右。
(5)饲料中的原料如玉米、花生粕等发生霉变,其毒素刺激并破坏肠黏膜,造成腹泻。 -
疾病因素
(1)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等引起的肠道炎症。
(2)鸡群长期使用抗生素,对肾脏造成伤害,影响水分的吸收,造成腹泻。
(3)免疫后的疫苗反应,也会造成轻度的肠道损伤,形成腹泻。
(4)各种病毒性传染病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都伴随着严重的腹泻
治疗技术
一是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的配比,增加多种维生素含量,如提高鱼肝油和复合维生素B的含量,增强鸡体抗病能力。
二是鸡群服用乳酶生,可补充肠道长时间腹泻流失的有效菌。
三是加入大黄苏打粉增强肠道的消化功能。
治疗技术:停喂发霉饲料,可在饲料中投放制霉菌素50万单位/千克,同时用两性霉素B按每立方米25万单位剂量喷雾5 分钟,1天1次,连用两周对于轻微霉变的饲料可用硅铝酸盐吸附等方法进行去毒处理。还有饮水中加入0.5 克/千克硫酸铜或5克/千克碘化钾,供鸡群自由饮服,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每3天调换1次。
治疗技术:治疗时可针对不同情况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中草药或微生物制剂或者抗菌药物。如治疗细菌性腹泻,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喹诺酮类药物如蒽诺沙星等或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如丁胺卡那等;对发生肠毒综合征的情况,结合甲硝唑控制厌氧菌;治疗病毒性腹泻病,首先平时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产蛋期的鸡群要做好新城疫和禽流感的免疫工作,尤其是温和型禽流感的控制,坚决地做好H9的免疫接种。另外可采用抗病毒中药如白头翁散、双黄连散、扶正解毒散等;对球虫引起的腹泻病则可选择盐酸氨丙啉、磺胺氯吡嗪钠。而对于混合感染引起的顽固性腹泻,则要分析何种病因引起,然后对症治疗,对久病引起的中气不足,脾胃气虚,可用补中益气类中草药或鞣酸蛋白拌料,电解多维饮水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治疗技术:停用抗菌药物,使用缓解肾脏症状的药物,饮水中添加鱼肝油、多维、葡萄糖,饲料中添加益生素改善肠道菌群比例,必要时使用鞣酸蛋白、药用木炭末。
总之,治疗蛋鸡腹泻病时,首先要找准病因,对症治疗,才能取得显著的疗效,取得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