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沙门氏菌病(PullorumDisease)是由沙门氏菌属中任何一个或多个成员所引起的起鸡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该病除水平转播外,主要通过卵转递,是贯穿整个养鸡周期的一种恶性循环式的疾病。该病能使鸡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及产蛋率下降,对养鸡业造成重大危害。患病雏鸡以白痢为特征,雏鸡常常表现急性败血症状。成年鸡或呈急性经过,或呈慢性隐性感染。在某些逆境因素应激作用下,育成鸡也可爆发急性感染,并且死亡率较高。
一、临床症状:
1、鸡白痢:病雏表现精神沉郁,无食欲,毛松畏冷,喘气,两翅下垂,拉白痢,泄殖腔及肛门周围羽毛粘满白色或带绿色的糊状粪便,有的将肛门糊死,有的可出现呼吸困难,个别鸡可见到关节炎症,出现跛行等症状病程一般1-2天,死亡率可达40-70%,成年鸡感染后呈慢性经过,食欲减退,冠髯苍白、垂腹,下痢,逐渐衰弱死亡。
2、鸡伤寒:最急性型病鸡常无明显症状即迅速死亡。急性型精神萎顿,离群,瞌睡,卧地不动,鸡冠呈暗红色,废食,渴欲增加,腹泻、排出淡黄色稀粪。慢性型呈现不同程度下痢,消瘦、贫血、产蛋减少或停止,少数死亡。大多数康复后成为带菌鸡。
3、鸡副伤寒
雏鸡一般在出壳后感染数天发病死亡。病雏闭目、垂翅、厌食、畏冷、水样下痢、肛门粘结粪便,有时出现结膜炎、鼻窦炎。
二、病理变化:
1、鸡白痢:一周龄以内的病雏鸡主要可见到脐环愈合不良,卵黄变性和吸收不良。一周龄以上的病雏主要表现肝脏肿大,表面上有“雪花”样坏死灶;肺脏形成灰黄色结节;心肌有灰白色肉芽肿;盲肠可能有柱状“肠芯”;另外,病鸡还可能出现肾脏肿大,苍白,关节肿大等。中鸡的病理变化与雏鸡相似,其肝脏肿大更为明显土黄色,质地脆弱易碎,肝脏被膜常发生破裂而大量出血,这时可见到腹腔内积聚血凝块,成鸡可见卵巢炎、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等。
2、鸡伤寒:最急性病例多无明显病变或很轻微。急性发病雏鸡最常见的是肝脏,脾脏和肾脏的红肿。亚急性和慢性病例则肝脏肿大呈铜绿色,有粟粒大灰白色或浅黄色坏死,胆囊肿大并充满胆汁,脾肿大并常有坏死灶心包积液有时发生粘连。肺脏和肌胃也有灰白色坏死灶。
3、鸡副伤寒:肝脏肿大,呈古铜色,表面散布有点状或条纹状出血及灰白色坏死灶,肺发生坏死,胆囊肿大,脾脏肿大,表面有斑点状坏死,心包炎,气囊炎,鼻窦炎、肠炎、盲肠内形成“栓子样病理变化”。成鸡有卵巢炎、腹膜炎病理变化。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真正的确诊还是要通过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
四、治疗:
许多药物对沙门氏菌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和预防效果。如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甲砜霉素等。例如津发公司研制的强力呼泻净、甲砜霉素等均有极高的疗效。特别是甲砜霉素用于治疗肉鸡的腹泻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1.在雏鸡1~5日龄时在饲料中拌入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连拌5日;成鸡采用庆大霉素粉拌料,每只鸡5万单位,治疗效果明显。
2.对种鸡群用鸡白痢平板凝集抗原作血检后,淘汰全部阳性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