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鸡苗成活率更高的做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20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91

要提高育雏的成活率,必须保证育雏的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严格执行防疫和疾病防治措施,就可减少雏鸡死亡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产中,必须采取以下六项综合措施:

一、严格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

鸡的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病原微生物种类制订免疫程序。引进鸡苗时,须向供种单位索要有效的免疫程序,如当地没有某种传染病流行,应暂不接种此种疫苗,以免因接种疫苗而污染了这个地区;如有过这种疾病发生和流行,要及时用此种疫苗接种。

二、适时“开饮”开食,供给全价饲料

大批饲养的雏鸡,由于运输时间过久,或是接种疫苗等准备工作,使雏鸡“开饮”时间推迟太久;或是喂水时雏鸡不会饮水,或饮水器孔堵塞,或饮水器太少,致使饮水不及时,鸡体失水过度等引起雏鸡脱水。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脚爪干瘪、抽搐、眼睛下降,最后衰竭、瘫痪而倒地死亡。刚出壳的雏鸡第一件事应是在24小时内饮水,使它在并不感到口渴时开始饮水,促进其新陈代谢,就不会发生狂饮泻死和脱水瘫毙的现象。外运雏鸡应在入舍3小时内饮5%的葡萄糖和0.1%的维生素C溶液,以增强体质,缓解应激,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出。

凡有条件的地区和饲养场,应按饲养标准供给优质全价平衡日粮,如条件限制,则应采用多种饲料混合饲喂,使营养得到互补。硒和维生素E缺乏时,鸡易患白肌病,土壤缺硒地区生产的饲料中也缺硒,因此,必须注意在饲料中添加硒的化合物。

三、加强消毒管理,及时药物预防

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消毒不严,使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通过闭合不好的脐孔侵入卵黄囊感染发炎引起脐炎,因此,应用福尔马林熏蒸的办法进行消毒。另外,对大肚脐鸡要单独隔开,用高于正常鸡体温2℃~3℃的室温精心护理,且在饲料中添加治疗量的抗菌药物。

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首要因素,在3周龄以前的饲料中应添加抗菌药物,可在饲料中添加0.2%的土霉素和0.04%的痢特灵,以预防白痢病的发生。球虫病是育雏期间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5日龄后就应该预防球虫病,尤其在饲养密度大、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必须用药物预防,可在饲料中添加30~60ppm(百万分之一)的氯苯胍等药物。治球虫药物在使用1~2年后要更换一次新药,以防产生耐药性。

四、温度湿度平稳,加强通风换气

温度偏低或过高、空气污浊、温度急剧变化或使用潮湿、污染的垫料和霉变的饲料等,均是导致幼雏肺炎的原因。有的强调保温,不注意通风,导致雏鸡闷死;有的用高功率灯泡供温,因温度过高而热死雏鸡;温度过高、湿度不够可导致雏鸡脱水,脚爪干瘪。所以说温度最为重要,育雏期所采用的温度,随季节、气候、育雏器种类、雏鸡体质、日龄等情况灵活掌握,在保持育雏舍温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通风换气,但切忌贼风和穿堂风。育雏头10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0%~65%,育雏中后期注意防潮。

五、控制恶癖发生,防止聚堆挤压

严重的恶癖多发生在3周龄以后,常见的有啄肛癖、啄趾癖、啄羽癖。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在5~9日龄时断喙。平时应加强管理,饲养密度不能过大;配合饲料中不能缺少无机盐和必需的氨基酸;光照强度不能过强,时间不能太长。

雏鸡聚堆挤压而死,主要原因:密度过大,而室温突然降低;搬运时倾斜堆压,称重或接种疫苗时聚堆而没有及时疏散;断水、断料时间过长,之后再喂、饮时发生拥挤;突然停电或窜入鼠害等因素引起惊吓、骚动而聚堆。所以,要按鸡舍的面积确定饲养量,而且要备足食槽和饮水器。在雏鸡阶段要进行23小时的光照、1小时黑暗的训练,使其能适应黑暗环境。

六、防止中毒死亡,减少兽害损失

用药防治鸡病时,计算药量一定要准确无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时必须搅拌均匀,应先用少量粉料拌匀,再按规定比例逐步扩大到要求的含量。不溶于水的药物不能饮水给药,以免药物沉淀在饮水器的底部,造成一些雏鸡摄入量过大。饲料和药物分放;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雏鸡;搞好室内通风换气,谨防煤气中毒。

雏鸡最大的兽害是老鼠危害。所以育雏前统一灭鼠;进出育雏室应随手关好门窗,并用尼龙绳拦好;堵塞室内所有洞口。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