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条件
1、面积
一般3-5亩,以东西向为宜。池塘深度1.2-1.5米,保持水深0.8-1.2米。池塘建筑要求不塌、不渗、不漏,池埂与池底建成近直角形。池埂顶用薄预制块或其它材料盖顶并向水面伸出15厘米,防止甲鱼逃跑。
2、底质
要求塘底为壤土,池塘建成后要挖松全部塘底泥土15-20厘米深。
3、水源
水源水质要清淅无污染,pH值6.0-8.0,可引用河水、泉水或水库水。但如使用泉水或水库底层水,最好先将水源引入曝气池,增加温度和溶氧,然后再导入甲鱼池中。 4、进排水系统
各池要设立独立的进水和排水管,进水管要用密眼网罩信,防止水蛇、野杂鱼和水生昆虫等入内。排水管要设中、低水位管,以方便换排底水和控制水位。
5、食台和晒台
每个池子建立食台2-3个,用木板或水泥预制板建成,露出水面5-8厘米;方便水上投饲和摄食。为了甲鱼晒背和休息需要,每个池子要建5-6个晒台,用木板或竹片制成,每个晒台面积2-4米2,分散于池子中。
二、清塘消毒
池塘中保持淤泥5-8厘米厚,然后每亩用生石灰80-100千克干法消毒,第二天再用耙子耙一次,以求消毒彻底,并将未溶化的石灰石捡出池塘,消毒过后3-4天即可注水。
三、培肥水质
甲鱼苗下塘时喜欢水质呈现一定颜色,透明度不宜过大,有安全感。因此,放苗前每亩水体施用发酵的有机肥200-300千克或无机复合肥10-15千克,使水体变为嫩绿色、黄绿色或茶褐色,甲鱼苗下塘后有安全感和防止真菌病暴发。
四、苗种放养
1、苗种质量
要求体表有光泽,翻身和行动活泼,无伤、残、虫、病。
2、放养密度
亩放养规格为100-150克/只的稚幼鳖1000-1200只。
3、放养时间
每年4月下旬至10月中旬。
4、苗种消毒
苗种下塘前由于搬运受伤或可能携带病菌,需进行消毒处理。一般用3%-5%食盐水浸洗甲鱼苗15分钟,以杀死体表寄生虫和病菌。消毒后的水不要倒入池中。
五、投饲
甲鱼下塘后第二天即可开始投喂饲料。饲料可用甲鱼专用料,也可自己购买鱼粉、&-淀粉等原料自己配制,或者直接投喂小鱼、螺蛳、鸡肝等动物性鲜活饲料。不管投喂何种饲料,都不得往饲料中添加任何激素、促生长素或抗生素。可在饲料中添加3%的鱼油或植物油及微量鱼用多种维生素和新鲜蔬菜、瓜果浆汁。饲料要做成软颗粒状或团饼状。投喂要遵守“四定”原则:①定时,每天早上7-8时和傍晚6-7时各投喂一次。因甲鱼喜爱吃夜食,故傍晚投喂量应占日投喂量的60%。②定量,按甲鱼体重的3%左右(刚下池一个月内按5%,水温15-20℃时按1%-2%)投饲,以甲鱼在1小时内吃完为宜,并根据摄食情况和天气变化酌量增减。③定质,新投饲料必须保证新鲜不变质,特别是高温季节要注意饲料变质,如必现有异味应立即停喂旧料改换新鲜料。④定位,饲料须投在食台上,不得满地遍撒,以免造成浪费和污染水质。
六、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
⑴定期泼洒生石灰及生物制剂,每隔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乳,用量为30克/米3。定期泼洒光合细菌或EM露,亩用量1-3千克,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氨氮含量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繁衍,泼洒光合细菌或EM露时,应避开池水消毒时间。
⑵种植水葫芦。池中种植的水葫芦,以不超过水面1/3为宜,用绳子或竹竿圈养,不要散乱于满池。否则易过度繁殖影响水体的光合作用。水葫芦还可起到为甲鱼防暑降温、隐蔽和作鱼饲料的作用。
2、食台消毒
每天投饲前应小心清除掉残存剩饲,并用水冲冼干净后再投放新鲜饲料。每隔5-7分别用强氯精或二氧化氯泼洒一次食台进行消毒。
3、鱼种放养
亩放养规格为100克/尾的花鲢100尾、鳊鱼20尾、25-50克/尾的鲤鱼100尾、彭泽鲫100尾,不需另外投饲,可年产鲜鱼150千克左右,鱼种下池前要用3%-5%食盐水浸浴10-15分钟消毒。
4、注换水
每隔5-7天加注水一次(高温季节每3天1次),每次注水15厘米左右。注水前先通过底管排出旧底水15厘米,保持常年水位1米即可(春季气温低,水位可降至0.8米)。
5、防病
平时每隔12-15天用30克/米3生石灰或0.3-0.5克/米3强氯精、三氧化氯交替使用消毒水质。另外,按每千克饲料加入大蒜素10克制成药饵,每隔12天连喂3天,可起到防病作用。注意,防病不能用抗生素投饲,否则易产生抗药性和药物残留。
七、捕捞
1、成鱼捕捞
每年10月中下旬应干池将池中鱼类全池捕捞干净,否则会影响甲鱼自然越冬。
2、甲鱼捕捞
经过14-18个月自然越冬养殖,甲鱼成活率约90%-92%,平均规格达500克/只时即可上市销售。捕捞前10-12天应停用任何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