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蛋鸡育成期饲养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08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95

蛋鸡在育成期间不管采用什么方法育成,都将决定其后的产蛋成绩。获得高品质的青年母鸡,是实现青年母鸡高产的第一步。

一、控制好鸡的体重

育成期的体重是评价其品质的最适指标。雏鸡开食后7—10天间,随机抽测100只鸡每天进行个体体重测定,其结果与标准体重经常进行比较与研究,再决定日常饲养管理工作。所测体重的平均值,若在标准体重的中间值和上限值的之间,其后的产蛋成绩就是良好的。测定的体重常常在标准体重以下时,就必须查明其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饲料摄取量、饲料品质、给料次数、水槽位置、疾病、舍内环境等);相反,常常在标准体重上限值时,就要限制饲料的喂量等来维持与控制适宜的体重。作为鸡群发育是否整齐的判定标准为:要有70%以上的个体,其体重在鸡群平均体重±10%以内,就算鸡群的体重整齐一致。

二、正确断喙

在育成期,必须实施正确的断喙。断喙较容易失败,有时过分切割嘴喙,有时则断喙不足,还有的烧坏舌头,在断喙时必须注意。断喙时下喙比上喙留得长,成功的断喙其后不会过分伸长。

三、加强光照管理

育成鸡的光照管理,其目的是控制鸡在适宜日龄达到性成熟。鸡的性成熟若过早,则初产蛋重就小,因为在达到适宜体重之前就开始产蛋,体质差,到产蛋后半期容易导致部分换羽和停产。

关于光照程序有各种方法,究竟哪种好,要根据鸡舍是开放式的,还是密闭式的;或者是春雏还是秋雏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即要由各鸡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关键的一点是育成鸡舍的光照时间与产蛋鸡舍的光照要协调。例如:若在育成期采用相当长的光照时间,而转入成鸡舍时日照时间是处在渐短的季节,这就会使产蛋高峰受到影响,鸡群不能达到应有的产蛋高峰。

四、合理的饲养密度

育成鸡的饲养密度,随着雏鸡日龄增加则越趋重要。因为雏鸡每天生长,所以饲养密度对青年母鸡品质的影响很大。在密集饲养的环境条件下育成的雏鸡,在育成后期最容易出现问题。例如:通风换气不良、不均等、采食困难、发生呼吸道病、舍内噪音、氨气等。每只鸡占有的饲养面积狭小,发育时体重的整齐度当然受到影响。通常,鸡群饲养密度夏天要小,冬季可以稍大,春秋天则介于两者之间。

五、搞好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主要是病毒性疫苗类型,接种方法要根据本地区鸡病的流行情况,来制定各鸡场的疫苗接种程序。疫苗的管理、使用方法应按说明书进行,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

六、严格控制鸡病的发生

控制育成鸡疾病的发生是很重要的。携有败血性霉形体、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原的青年母鸡,在移到产蛋鸡舍时,这些潜在病原体就会污染鸡舍及环境,不管哪种疾病的发生都将引起产蛋下降。

七、实行科学的饲喂方法

给料方法对青年母鸡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幼雏、中雏、大雏都必须给以优质而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不同生长阶段应当采用相应的饲料。喂料时,育雏前期在床面上铺上报纸或是活动的纸板,将饲料加水浸湿(用手握成团、手松后即散开为准)后撒在上面喂给。前三天用此法喂料,从第四天起用此方法结合加料槽饲喂,第

六、七天过渡到全部用料槽饲喂。初产前两周,就要增补足够的钙,对开产早的青年母鸡也要设法补充钙。

八、适时转群

青年母鸡迁入成鸡舍的时机应当在开产前。移动时捉鸡的方法要注意,因为迁移鸡群时,母鸡易受各类应激的影响。若从鸡的角度考虑,环境变化将带来很大问题。转群后用其它类型的器具给料、饮水,鸡群则要在数天后才能适应。这样,就会导致体重下降、性成熟推迟,进而产蛋量也将下降。

九、控制好20周龄鸡的体重

20周龄时的体重,希望达到蛋鸡饲养手册规定的体重标准,20周龄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较,若过大或过小,都将对产蛋产生恶劣影响。众多资料报道指出,若鸡的初产时的体重不适宜,鸡的产蛋个数和平均蛋重就会降低,鸡的死亡率就会增高。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