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肉鸡肠毒综合症
近期以来,一种以长势不佳、消化不良、腹泻、瘫痪为症状的疾病一直困扰着苏、浙、皖一带的养鸡业。本病主要发生于肉鸡,地面平养发病率高于网上平养。各年龄段,早至7—10天,晚至40多天均有发病。一些地面平养的三黄鸡、青脚麻鸡也有发病,投服常规肠道药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最后导致鸡群体弱多病,料比增高,后期伤亡率较大,大大提高了饲养成本,甚于毛鸡价格一直不太乐观的行情,对广大养殖朋友来说,本病的发生无异于雪上加霜,一些费力没讨好的朋友冥思苦想,实在找不出缘由,是饲料品质不好还是鸡苗质量差?甚至有些地方养殖户与饲料厂、孵化厂矛盾四起。经笔者多方考证,本病为肠毒综合症。坐井观天之言,以便抛砖引玉,激发专家、同行原因。对此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研究,提出一些新观点。今年天气多雨,气候潮湿是造成本病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推测其他养殖密集区也会有此病的发生。
一、症状和病理变化:
最急性型:
死亡很快,死前不表现任何不良症状,死后常呈两脚直伸,腹部朝天状,并且多为鸡群中体质较好者,嗉囊内满积食物,常常被误认为是“猝死”。随着“猝死”量的增多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剖检病死鸡:
心肌圆硬,有时有少量心包积液,肠管增粗,外观像水煮样,肠腔内积有大量未消化完的饲料。
急性型:
病鸡以尖叫、奔跑、瘫痪和采食量迅速下降为特征,鸡群中突然出现部分鸡只尖叫、奔跑、乱窜,接着腾空跳跃几下便仰面朝天而死
也有的鸡群突然采食量下降,好多鸡只卧地不起,有的一只脚直伸在外面,轻者强行驱赶,以关节着地蹒跚行走,靠两翅来支撑平衡。重者头颈震颤、贴地,干脆卧地不起。
剖检急性病例发现:
心肌圆硬、腺胃水肿、肠道水肿、发硬、像腊肠样,有的肠段粗细不均。肠壁浆膜面有大量针尖出血点或斑块状出血,肠粘膜像有一层黄白色麸皮样物质脱落,肠内容物多为桔黄色泡沫样内容物。
慢性型:
本病慢性占的比例最大,初期无明显症状,唯异常之处就是“消化不良”,粪便颜色也接近料色,内含未消化完全的饲料,时间稍长会发现鸡群长势不佳、减料、料比偏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鸡的粪便中出现肉样或烂西红柿样、鱼肠子样夹带白色石灰样稀便或灰黄色(接近饲料颜色)的水样稀便。投服常规肠道药无效。长期拉稀造成机体脱水、精神沉郁、脚趾干瘪,尾部及下腹部羽毛被粪便污染,最终衰竭而死。
大部分慢性病例最后都继发新城疫、大肠杆菌等病混合感染而死
剖检:
病程长者,肠管增粗,肠壁菲薄,有像水煮过样颜色苍白,有的肠壁出血严重,整个肠道像红肠子样,从浆膜面会看到有斑点状出血。肠内有未消化完全的饲料。直肠粘膜出血,泄殖腔积有大量石灰膏样粪便。
病程短者,肠壁增厚,肠腔空虚,肠粘膜表面被大量黄白色麸皮样内容物附着会偶桔黄色内红色絮状物,剪开后肠壁自动外翻想成条索状
二、病因分析:
1、小肠球虫的感染为本病的始发点,多种细菌、病毒趁虚而入为本病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今年多雨的天气,造成环境条件相对潮湿,为球虫卵囊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有利条件。小肠球虫感染机体后开始无明显症状,不像盲肠球虫的血便和高而快的死亡率那样显得严重,往往不被人们引起重视,但其长期作用会导致肠粘膜严重脱落,肠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为肠道内多种有害微生物提供了易感机会。
2、大量崩解的球虫卵囊、细菌等病原体的代谢产物脱落的肠粘膜等共同作用导致肠道内环境的改变,加速了又害菌的繁殖,造成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大量毒素随血液循环带到全身,形成败血症或自体中毒,出现神经症状,加速了本病死亡。
3、长期腹泻,再加上通风不良造成鸡舍内氨气浓度超标,导致鸡体质下降,往往会造成大肠杆菌和呼吸道的混合感染,这时即使各种疫苗都是接种比较规范的鸡群,虽整体循环抗体有一定水体,但呼吸道、消化道粘膜等处的局部免疫力保护不足,稍遇自然毒株或野毒侵袭便很容易感染新城疫后法氏囊等传染病。更有甚者,一批鸡就免疫一次新城疫疫苗,无论是整体循环抗体水平还是局部抗体水平都是很低,所以这种鸡群非常危险。
4、高能量高蛋白饲料为鸡体提供了营养的同时,也为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所以往往越是饲喂高质量饲料的鸡群发生此病后越顽固。
三、防治措施
1、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中后期尽可能保持鸡舍内环境清洁干燥,加强通风换气,减少球虫、呼吸 道和大肠杆菌等病病原体的感染机会。
2、适时合理的进行药物防治,尤其是球虫色分期变换性投药。
四、发生本病时治疗方案:
1、急性或病程较短的病例用肠毒痢康+青霉素+鱼肝油,2—3天即可痊愈
2、病程稍长的慢性病例除用以上药物饮水外,结合大黄苏打或痢特灵拌料。腹泻严重的鸡可加B族维生素,但球虫严重者不可加。
3、遇到新城疫混合感染或有法氏囊混合感染者配合银翘血凝克毒灵饮水。
4、发生此病病程较长或腹泻时间较长者,要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的含量,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因为长期的消化不良造成饲料中的营养不能充分利用,过剩的蛋白质通过肾脏形成大量的白色尿酸盐,导致鸡肾脏肿大,排白色稀便,长期拉稀便,使肠道内维生素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造成机体脱水、衰竭,加速了本病的恶化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