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鸡、火鸡、鸭、鹅、鹌鹑、鸵鸟、孔雀等多种禽类都可感染发病。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晚秋和冬春寒冷季节多见。
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呈地方性流行。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零星死亡。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防控禽流感可以从控制好禽舍环境,改善家禽生存条件等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温度。冬春季节外界气温很低,有利于禽流感病毒的存活,增加家禽感染禽流感的几率,养禽舍内温度要适合禽生存和生产。二是通风换气。冬春季节要注意给禽舍通风换气,及时将舍内有害气体排出。避免因门窗紧闭、通风不良造成禽流感等呼吸道疫病传播。三是做好卫生。禽舍内环境卫生应每天打扫,及时清除粪便,及时清洗食槽、水槽。冬春季节流感病毒在禽舍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应选择氯制剂、氧化剂类药物杀灭禽舍中的禽流感病毒,并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四是保障营养。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微量元素应满足禽类需要,合理配比,保证生产所需。如饲料中营养供应不足,会导致禽抵抗力下降。
免疫是预防禽流感疫病的最佳手段。目前,我国使用的禽流感疫苗有两种。一种是H5亚型禽流感疫苗,此疫苗由政府采购,免费供应,要求养殖者必须免疫。另一种是H9疫苗,由养殖者自费购买。疫苗免疫要在兽医指导下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
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疑似禽流感出现,养殖者要立即向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报告,请其派人做出诊断、提出防控措施。虽然禽流感对养禽业危害很大,但只要养殖者能够认识它,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禽流感是可防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