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
一般症状
突然发病,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2℃,持续2~3天,故称为“暂时热”或“三日热”。心跳、呼吸加快,肌肉震颤,食欲废绝,粪便呈黑色,外附粘液或血液。此外,病牛常伴发流产、乳房炎。
典型症状
消化型:食欲废绝,便秘或腹泻,腹痛。
呼吸型:气喘,可视粘膜发绀,上下眼睑肿胀,重者张口吐舌,喜站而不卧,或卧地后即起立,有的病牛背部、颈部皮下气肿。
瘫痪型:步态强拘,病初发热,次日体温恢复正常而卧地不起,重病者呈躺卧姿势,肌肉强直。
麻痹型:主见咽、食道麻痹,病畜口流出多量粘性唾液,常吊于鼻端、口角,食道逆蠕动明显,采食、饮水、咳嗽时食物常从鼻孔内流出,有的伴瘤胃臌胀,病畜眼结膜肿胀,外翻呈鲜红色,眼球突出。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牛只,其呼吸道粘膜出现明显的充血、点状出血;肺肿胀和胶冻样浸润,肺间质增宽、气肿或水肿,压迫有捻发音;气管内有大量的泡沫状粘液。消化道也可见充血和出血;真胃、肠粘膜出现卡他性炎症和出血,粘膜脱落;瘤胃内容物变酸。肝、脾、肾轻度肿胀、变性,表面有坏死灶。
诊 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应与蓝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类蓝舌病和牛副流感相鉴别。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该病,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夏天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肉牛舍及牛体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牛体、牛床及牛床周围的粪便;经常冲洗、消毒牛舍,消灭吸血昆虫和蚊蝇,切断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发生在蚊蝇和吸血昆虫大量孳生的季节,所以防治该病首先要做好养殖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发生该病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消毒措施,消灭蚊蝇和吸血昆虫等,加强病牛的护理,同时采取综合和对症治疗。
治 疗
以降温、消炎、强心,防止继发病、对症治疗为原则。
西药治疗
病情较轻的病牛:出现高热的病牛,首先应解热镇痛,可用10%氨基比林20~40ml或30%安乃近20~30ml与青霉素、链霉素400万IU混合后一次性肌注,1天2次,连用2~3天。
重症患牛:除采取以上药物治疗外,还需强心、补液,可用10%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3000ml,安钠咖2~5g混合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
发生关节疼痛、卧地不起、瘫痪的牛: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0ml、25%葡萄糖液500ml、10%安钠咖20ml、40%乌洛托品50ml、10%水杨酸钠200ml进行静脉注射,同时加26%葡萄糖酸钙500~1000ml,每天2次,连用3~5天。
发生瘤胃臌气的病牛:可肌注消气灵,待臌气消除后,用大黄苏打片15~30g研碎,加l000~2000ml水溶解灌服。
中药治疗
金银花50g、天竹黄60g、郁金30g、黄连50g、大黄30g、水枝子(黄枝子)55g、生地30g、茯神40g、防风30g、柏子仁30g、酸枣仁90g、远志30g、甘草20g、菊花30g,共为细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日一剂。
或羌活、防风、柴胡、条芩、陈皮、川牛漆、炒枳壳、生地黄各45g,薄荷、桔梗、知母、川芎,桂枝、甘草、木通各30g,水煎服,每日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