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是由于胎儿或者母体的生理过程发生扰乱,或它们之间的正常关系受到破坏,而使怀孕中断。一般认为,妊娠奶牛有3%—5%的流产率是正常的现象。但对于一个牧场来说,任何一头怀孕牛的流产都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牛群的流产率在呈逐渐上升趋势,这可能与奶牛体质下降有关。对于牧场主管和兽医来说能诊断出奶牛流产的原因是一个难题,因此我们只能从预防角度出发,尽量避免可导致奶牛流产的因素出现,以降低流产率。
可引起奶牛流产的一般原因分析
非感染性因素
营养性因素营养不足或缺乏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可能会引起流产,如维生素A或者E不足,矿物质不足等。
中毒性因素由于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或误食某些混有农药或有毒植物的饲料而引起的流产或者早期胚胎的死亡。如:硝酸盐、亚硝酸盐、麦角碱、玉米烯酮等。
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长时间贮存的植物性饲料中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的含量会较高。
霉菌毒素类发霉的饲料中玉米烯酮和黄曲霉毒素含量会较高。
麦角碱是由一些菌菇类产生的毒素,主要存在于多种草的种子里以及一些果实里如牛毛草、雀麦草、小麦、燕麦和黑麦等。
损伤性及管理性因素由于怀孕母牛突然急剧运动、摔倒、腹部受到顶撞、挤压等引起的流产,或者受到逆境的剧烈危害,引起子宫反射性收缩而流产。热应激也能影响牛群的生殖性能,有一些证据表明,环境的温度突然升高可以导致奶牛的流产。
药物性因素由于牛只口服或注射某些药物、激素、疫苗等引起的流产。
生殖器官疾病因素由于生殖器官疾病、胎儿胎膜病变及非传染性的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流产。以及与怀孕有关的生殖激素失调等也会导致胚胎死亡及流产。
其他因素胎儿先天性畸形所引起的流产不常见,通常只是发生于个别的奶牛,而不是整个牛群。
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被认为是引起流产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细菌性感染因素化脓性放线菌、杆菌以及链球菌和其他环境中存在的细菌,都可以导致牛群零星发生流产。这些细菌通常能通过循环系统到达胎盘和胎儿,这些病菌可能不会使奶牛致病,但胎儿表现出更易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随着细菌的繁殖导致胎儿的死亡,进而出现流产。此外,如果存在一个感染的环境但不是直接感染胎儿也有可能发生流产。
布鲁氏菌发生布鲁氏菌的区域将会给奶牛场的繁殖产生重要的影响。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奶牛对布鲁氏菌最为敏感,患病牛的临床主要特征就是流产或早产,流产可发生于妊娠的任何时期,但多发生于妊娠后5—8个月,并常引起子宫炎。
李斯特杆菌李斯特杆菌能导致流产。李斯特杆菌能在青贮料、干草及土壤中长期存活。由李斯特杆菌导致的流产初期大概一周会出现几例,大部分流产发生在怀孕3个月左右。这些胎儿通常已经发生了自溶,这时的胎儿所含的细菌可能成为牛群多种类型流产的最普遍的诱因,而母牛在此以后能出现抗感染能力。
大肠杆菌埃希氏大肠杆菌所引起的急性乳房炎就会导致大量的内毒素在乳房和血液里释放。奶牛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瘤胃蠕动减弱和高体温。危害主要在于内毒素作用机体后,引起奶牛体内前列腺素和其他激素的释放,从而引起奶牛的流产。
引起流产的病毒性因素
病毒性腹泻病毒(BVD)奶牛病毒性腹泻能引起全身性的症状。病毒通过循环到达胎盘中成长的胎儿,可引发早期胚胎的死亡和流产。如果没有出现流产那么可能就会出现木乃伊胎。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国外本病发生较多。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疱疹病毒疾病,能引起一系列不同的疾病症候群,最常见的表现为呼吸性疾病(如肺炎,“红鼻子病”),也是引起奶牛流产原因诊断中最常见的疾病。所引起的流产通常发生在怀孕的第4个月以后,病毒在牛群中扩散后几周内也可以发生。
赤羽病病毒(AKV)又叫阿卡斑病,该病以流产、早产、死胎、畸形、新生胎儿发生关节弯曲、积水性无脑症和流行性暂时热为特征。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一般8月份母牛异常产逐渐增多,10月份达到高峰,也可逐渐持续到次年3月,一群牛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依次为早期流产、胎儿体形异常、大脑缺损,其中死亡的病例多发生于流行初期。
霉菌和寄生虫
霉菌霉菌能导致奶牛的流产,占整个流产的比例为10%—20%,可在怀孕60天左右出现流产,但主要集中在孕期最后两个月。这通常发生在冬春季,奶牛经常是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中而接触到发霉的干草和青贮饲料,一般认为霉菌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胎盘和胎儿。临床上流产严重者会转变成肺炎。
新孢子虫新孢子虫是寄生性原虫。新孢子虫引起的流产通常是在怀孕中期(4到5个月期间)零星地发生。虽然新孢子虫引起的流产可以经常发生,但是不会呈现暴发的情况。
牛胎儿毛滴虫本病主要通过交配传播。在人工授精时则因公牛精液带虫或授精器械受污染而传播,导致奶牛的流产,所以本病的感染多发于配种季节。
公牛在临床上常不表现明显症状,但带虫可达3年之久,所以是危险的传染源,在本病的传播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防治预防流产,减少流产带来的损失,建立合理的牛群健康管理模式是很重要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应该注意奶牛营养的平衡,根据奶牛营养需要,保证奶牛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摄入的平衡。其次,加强牧场环境的卫生监督和定期消毒、疾病预防工作。在引进外来牛只时候要把好关,不让带有任何疫病的牛只进入。外来参观者要衣着干净,鞋和任何可能和牛接触的东西都要消毒。有条件的牧场采用被证实安全性好的疫苗进行预防。第三,重视牧场系统性管理,减少奶牛的应激。对于一个牧场管理人员来说,可预先建立一个合理的程序,尽可能获取发生流产奶牛的各种资料,越全面越好。任何群发性流产都是从单一牛开始的,正确地分析就可以防止流产的暴发,降低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在调查流产问题时有良好的记录是很有用的,如饲喂时间、产量信息和健康问题(例如疾病治疗情况、疫苗注射情况)、牛群定量配给、发料的变化、人员变动等,根据这些信息,兽医可以掌握牧场奶牛流产疾病的整体变化,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