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行业内找人难、留人难、管人难的问题已经困扰了好多企业,尤其是针对逐渐成为主流的80、90员工,针对此问题与常总进行了沟通。
一个令企业无法回避的事实是,“80末90后”已经开始走上“舞台”,成为企业的生力军。如何引导好“80末90后”,如何去关心、爱护、鼓励、培养他们,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逐步成为主力军与接班人。在此结合畜牧行业笔者谈下自己的观点,仅共参考。
首先必须正确认知 “80末90后”。他们身上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独生子女、高等教育改革、高校扩招、时代变革、市场经济、东西方文化的大冲突与大融和……他们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熏陶的“结晶”。他们自己就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他们不仅受到过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教育”,也接受过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变革教育模式”的熏陶。他们在小学学习社会主义优越性时,老师讲授“计划成为资源的配置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然而,一上中学就已经变成“市场调节应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他们有鲜明的个性和新锐的价值观,他们或许是我们生机勃勃的员工,或许是充满希望的骨干,他们颠覆式的反传统思想,冲击着现有的管理方式,让我们困惑让我们恼怒让我们倍受挑战!
所以我们必须正确科学地建立起来与他们的沟通与互动
首先,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管理者变成引导者。多分关爱,他们都是刚走出温室的宝贝,平时在家有父母的呵护、在学校有老师的关爱,然而进入社会,他们失去了呵护和关爱,就像失去僵绳的野马;因此他们到企业中,仍然最需要的是呵护和关爱,平时我们对他们的一句嘘寒问暖,他们也会感觉到你的关怀,要比以往更加关注员工的个人生活,试着理解他们,走入他们中间,不要做局外人。
第二,学会宽容他们.允许他们犯错但不是放纵。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团队,首先要学会宽容。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互信、平等的平台。“80末90后”的员工多半自尊心较强。很容易将“喜欢”误解为“应该”。将“暂时没找到方法”误解为“不可能”。将“很难”误解为“没有方法”。将“暂时没有成功”误解为“失败”。将“可能”误解为“一定”。将“到目前为止”误解为“永远如此”。将“有些”误解为“所有”。我们需要冷静对待、耐心引导,做到以情化动,以静制动,以动控动。
第三,建立起与员工的沟通桥梁。团队引导者者要成为无障碍沟通的表率,要经常向团队成员交换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和倡导坦诚交流,建立沟通的机制和制度(设优秀建议奖),要注意建设团队沟通互动的平台(网站、QQ、信箱),不可越级指挥,但可越级了解情况,不可越级汇报,但可越级反映问题,多与他们谈谈人生理想和追求,不要抱怨他们的“现实和物欲”。
第四,让员工找到家归宿感。人在满足胜利和安全的需要后都会寻求一个自己归属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帮助、关爱,并且自愿为这个集体付出,在集体中实现自身价值,和这个集体一起成长,真实感受到自己在团难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团队带给自己的成功和快乐感受,能够把自己紧密的与团队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形成家的归属感,那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便不是很遥远。
第五,正确认识每个员工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活跃型的伙伴爱说话、未见其人先听其声(关心事谁干的);能力型的伙伴爱做事、执行强、重成果(关心干什么事);完善型的伙伴想清楚才做、擅长规划、预估风险(关心为什么干);平稳型的伙伴善于数字处理、动作缓慢、日常管理有序(关心怎么干)。所以我们要不同对待,分开引导,逐步形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共鸣。松一松,紧一紧。要施压,也要解压,逐步锻炼他们的压力承受能力和处事能力。不要一下子压垮,也不能听任放纵。
第六,选材重于重塑。招聘的时候能够更严格地把关,就能够更好地控制真正的问题员工出现的比例。玉不琢不成器,但首先得是块玉。
第七,建立完善的升罚制度。“80末90后”多部分受过过多元化的教育,他们的视角、思想都是非常前卫;因此我们需要主动的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进行充分的评价,以便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互动性与能力提升快的员工给他们提供更高的平台,对于滥竽充数的人员,要坚决淘汰。这样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最后留下的必然是经得住考验的真金。
第八,在员工中树立榜样。“80末90后”的员工上进心及自尊心强,因此我们需适当地在员工中评选优秀员工树立榜样,且需做到公平、合理、全员参与评定,让员工心里诚服,这样才能够起到激励作用。
第九,正确引导忠诚度。大家都在提员工对公司忠诚度不够怎么怎么了,其实在这个现实的市场环境下忠诚不能仅停留在对公司这个点上,我们盯着不放,我们应试着去重新审视,从忠于公司到忠于专业或忠于自我。如果连专业或自我都不忠于了,怎么去忠于公司呢,所以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去热爱自己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自己心态好了,工作也做好了,而自己又是团队的一员,工作是公司给的,那到头来不还是忠于公司吗。
采访嘉宾:河南天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