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后备鸡群是高产、稳产的基础,在日常管理中合格的后备鸡群一般用均匀度、合格率、体重达标等衡量,饲养者往往只注重追求几项指标的最终结果,却忽略了几项指标间的关系,最后达不到理想的结果,得不到真正的合格后备鸡群。
为了真正的保证鸡群的高产、稳产及后期死淘的降低,后备鸡群在保证以上指标达标的基础上,必须具备理想的体型,据资料表明如果后备鸡群的体型较好,产蛋期全程死淘率可控制在6%内。
一、什么是理想的体型
体型= 体重+骨架,也就是说体型是体重和骨架的综合体现。一般体重在标准范围内,骨架大小适中方可称为理想型体型。体型不合适给生产带来的很多不利影响,瘦鸡:产蛋会延迟、高峰指标低、总产蛋枚数少,平均蛋重小;胖鸡:产蛋高峰可能不差,但持续性差,脱肛多,初产死亡率高,产双黄、大蛋多。
1、适当的骨架
由于胫骨发育与骨架发育成正相关,所以在实际饲养过程中以胫骨的长度代表全身的骨架发育。一般理想的胫骨长度8周龄在85-87毫米,12周龄在98毫米,16周龄基本达到成熟胫长105-107毫米。
2、体重在指标范围内
鸡群每周的平均体重能够达到品种的标准体重或者在标准体重浮动范围内,同时体重的均匀度必须达到标准以上。
二、如何获得良好的体型
1、控制骨架方面
根据雏鸡的生长特点,雏鸡8周龄之前主要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为主,9-16周龄以后主要以脂肪的蓄积为主(控制体重),所以骨架的控制主要关注8周之前的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A、良好的饲养环境
育雏期间给予合适的温湿度环境,是保证雏鸡正常生长的条件。
B、适合的饲养密度
密度过大,鸡群拥挤,采食不均,造成弱肉强食,鸡群发育不齐,骨骼发育不好,出现部分弱雏;密度过小,如能保证饲养环境则成本会增加。一般1-8日龄饲养密度96-110cm2/只,9-20日龄控制在190-240cm2/只,21-56日龄控制在300-350cm2/只,转入育成舍按4-5只/笼,占笼面积480-500cm2/只。
C、充足的营养
雏鸡只有摄入充足的营养才能保证其生长发育,所以在育雏前2周最好使用专用的蛋小鸡强化料,然后换成小鸡料,这样骨骼才能得到充分的发育。
2、控制体重方面
A、定期称重
后备鸡阶段每周末随机称重一次,抽样的比例1000只以下的不少于10% ,1000-5000只不少于5%,5000只以上的不少于2%。对于笼养鸡,对这些样本鸡做好记录,以后称重都是这些样本鸡,称重时选择早上尚未喂饲之前进行,对抽测结果要与品种标准体重相比较,及时针对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适时调整饲料供给和制定换料时间,使鸡群始终处于适宜的体重状态。
B、充足的营养供给
饲料是鸡群发挥生产性能的基础,优质、全面、合理的饲料加上科学的饲喂方式,是使鸡群发挥最大生产潜能的基础。遵循少喂勤添的原则,按照体重抽测结果适时安排换料时机:一般10日龄前使用蛋小鸡强化料;11-56日龄,生1料;57-110日龄生2料;111-120日龄产前料;121日龄-产蛋5%,换蛋鸡1号料。
C、适时分群、合理调群
无论养鸡技术、管理水平多高,鸡群中总会出现一些体质较弱的鸡,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挑出,进行个别处理,势必影响鸡只的生长,影响大群的均匀度和合格率。
D、适当补饲
如果在育成期体重不能达到标准可采取间歇性油脂饲喂法来增加体重,每吨料添加10-20公斤植物油搅拌均匀,饲喂7天、停7天,如果不够再喂7天、停7天,采取此方法时,要注意:及时称体重和关注胫骨长,防止出现小胖鸡。
随着现代养鸡业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蛋鸡养鸡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怎样培育合格的后备鸡群,保持高峰期的产蛋稳定,以成为饲养管理的重中之重,即就是要把培育理想体型的后备鸡群提高到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