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23  来源:猪病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57

 

核心提示:副猪怎么治?副猪有什么症状?副猪嗜血杆菌病用什么药?最近很多网友都发出这样的疑问,为此,中国猪病网特策划此期副猪嗜血杆菌病专题,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做好副猪的防御工作!

近年来众多猪场发现了一种以体温升高、畏寒迭堆、皮肤潮红、耳朵发绀、咳嗽喘气、呼吸迫促、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渐进性消瘦、有的关节肿痛、跛行。最后拉黄色稀便衰竭而死等症状的疾病,有的认为是圆环病毒病、伪狂犬、蓝耳病(高热病)的共同危害,有的认为是发生了流感,有的则认为是附红细胞体病.也有的认为是链球菌病。说法不一,防治措施各异,结果均失败告终。根据笔者临床实践,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并按本病防控办法予以处置.最终得到控制。最近又在韶关地区一些猪场出现类似情况,笔者采取同样的处置办法,结果令人满意。由此,笔者认为这其实都是副猪嗜血杆菌病惹的祸!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条件性疾病,许多猪场都有它的存在。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发展很快,而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却相对滞后,饲养环境条件恶劣,疫病日益复杂,猪群健康水平下降,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为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条件。事实上。不少猪场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本病,只是受到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复杂疾病所掩盖而被忽视或造成误珍误治使之得以流行与蔓延。可以说,本病已成为当前猪场最危险的细菌性疾病而不为部分养猪朋友所关注所认识。若再不引起足够关注,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将本病的传播特点、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病原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格来西氏)病。其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

本病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和13最为常见。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更甚,因而给本病的实验室诊断和免疫工作增加了较大难度。由于本菌对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也给治疗工作造成极大麻烦。

本病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易死亡.60℃可存活5—20分钟,4℃可存活7~10天,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灭。

本菌对氟喹诺酮类、头孢类、增效磺胺类、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土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大多数菌株对红霉素、氨基苷类、壮观霉素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极易产生耐药性。往往对发病初期敏感的药物,后期就有了耐受性,尤其是猪场长期而普遍使用的氨苄青霉素.本菌已对其产生了耐药性。

二、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传染源,一般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染。2周到4月龄的猪都可能发生感染.但以5~8周龄的断奶保育仔猪最为多见.以致一些猪场的保育舍和生长舍猪群的死淘率因之而大大增加,给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时哺乳仔猪也会发病,尤其是免疫水平较低的初产母猪产下的仔猪更易感染。发病率一般在10%~l5%不等,致死率约为50%,当混合感染严重时则死亡率会更高。无明显季节性,但常于恶劣环境条件下多发。

本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健猪鼻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黏膜上也常有本病菌存在。属于一种条件性常在菌。当猪体健康良好、抵抗力强时,病原不呈致病作用,而一旦猪体健康水平下降、抵抗力弱时。病原就会大量繁殖而出现临床症状,因此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常与以下的应激因素有关:

1、饲养管理应激饲料营养失调、日粮数量不足、缺少饮水或霉菌毒素危害等。

2、环境管理应激栏舍卫生条件恶劣、饲养密度过大、舍内通风不良、氨气浓重、高温高湿或阴冷潮湿等:

3、生产管理应激断奶、转群、并栏、频密调栏、不当的阉割注射和引种长途运输等:

4、极端气候应激天气骤变或过冷过热等:

5、疾病因素应激各种原发性疾病发生之后,特别是在猪群发生了呼吸道疾病,如猪喘气病、流感、蓝耳病、伪狂犬病和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的猪场,猪只抵抗力下降,不但本病的发病率更高,危害程度会更大,也更加剧了原发病的病程或使病情复杂化。

疾病因素应激是继发本病和加剧猪病危害的重要应激因素,因此,强化其他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的防制,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流行和减少猪病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