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鸭大肠杆菌病解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21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71

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为肠杆菌科大肠埃希氏菌属中某些具有致病性的血清型。本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本菌存在于败血型病鸭的肝脏、脾脏、脑等实质性脏器,并大量存在于正常鸭的肠道及其粪便污染的环境中。

各日龄鸭均易感染发病,病原可以经呼吸道、消化道、可视黏膜感染鸭,使该病水平传播。也可由感染的种鸭经种蛋垂直传播给雏鸭。此外,交配等途径可引起种公母鸭间的感染发病。由于病原常存在于正常鸭的肠道内,当鸭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则可发生内源性感染。由于感染途径多,且病原大量存在于被污染的自然环境中,使本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很高,流行普遍。另外,由于本病病原的致病性具有一定的条件性,故在发生其他疾病时,常继发或合并感染本病,在饲养环境恶劣时,发病更为严重。

1.大肠杆菌性胚胎病与脐炎 感染胚胎在出壳前后死亡。出壳后1周龄左右死亡者,脐环愈合不良,卵黄吸收不良。稍大日龄死亡者,可见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

2.大肠杆菌性败血症 多发生于中小鸭,病鸭症状为沉郁,厌食,严重下痢,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机体迅速脱水,双脚干瘪,消瘦,衰竭,死亡。病理变化主要是严重的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

3.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 发生于产蛋期母鸭,主要症状是病鸭精神委顿,废食,下痢,肛门周围羽毛上沾着混有卵清或卵黄的恶臭稀粪。发病后期病鸭的腹部膨大、下垂,逐步衰竭。鸭群中病鸭的死亡一般呈零星发生,病群产蛋率和种蛋孵化率明显下降。主要病理变化是具有明显的卵黄性腹膜炎、卵巢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囊肿、种公鸭外生殖器官发炎坏死等。还可能发生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等败血性大肠杆菌病的病理变化。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