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营养代谢病的措施
一、营养代谢病发生原因
1、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过剩:饲料的短缺、单
一、质地不良,饲养不当等均可造成营养物质缺乏。为提高鸡生产性能,盲目采用高营养饲喂,常导致营养过剩,如日粮中动物性蛋白饲料过多,常引发痛风;高钙日粮,造成锌相对缺乏等。
2、营养物质需要量增加:产蛋及生长发育旺期,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慢性寄生虫病、马立克氏病、结核等慢性疾病对营养物质的消耗增多。
3、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见于两种情况,一是消化吸收障碍,如慢性胃肠疾病、肝脏疾病及胰腺疾病;二是饲料中存在干扰营养物质吸收的因素,如磷、植酸过多降低钙的吸收等。
4、参予代谢的酶缺乏:一类是获得性缺乏,见于重金属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另一类是先天性酶缺乏,见于遗传性代射病。
5、内分泌机能异常:如锌缺乏时血浆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含量下降等。
二、营养代谢病的临床特点
1、群体发病:在集约饲养条件下,特别是饲养失误或管理不当造成的营养代谢病,常呈群发性,同舍或不同鸡舍的鸡同时或相继发病,表现相同或相似的临床症状。
2、起病缓慢:营养代射病的发生一般要经历化学紊乱、病理学改变及临床异常3个阶段。从病因作用至呈现临床症状常需数周、数月乃至更长时间。
3、常以营养不良和生产性能低下为主症:营养代谢病常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成熟等生理过程,而表现为生长停滞、发育不良、消瘦、贫血、异嗜、体温低下等营养不良症候群,产蛋、产肉减少等。
4、多种营养物质同时缺乏:在慢性消化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营养性衰竭症中,缺乏的不仅是蛋白质,其它营养物质如铁、维生素等也显不足。
5、地方流行:由于地球化学方面的原因,土壤中有些矿物元素的分布很不均衡。我国缺硒地区分布在北纬21~53度和东经97~130度之间,呈一条由东北走向西南的狭长地带,包括16个省、市、自治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3。我国北方省份大都处在低锌地区,以华北面积为最大,在这些地区应注意家禽的硒缺乏症和锌缺乏症。
三、营养代谢病的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调查:着重调查疾病的发生情况,如发病季节、病死率、主要临床表现及既往病史等;饲养管理方式,如日粮配合及组成、饲料的种类及质量、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及数量、饲养方法及程序等;环境状况,如土壤类型、水源资料及有无环境污染等。
2、临床检查:应全面系统,并对所搜集到的症状,参照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临床表现有时可大致推断营养代谢病的可能病因,如家禽的不明原因的跛行、骨骼异常,可能是钙、磷代谢障碍病。
3、治疗性诊断:为验证依据流行病学和临床检查结果建立的初步诊断或疑问诊断,可进行治疗性诊断,即补充某一种或几种可能缺乏的营养物质,观察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预防效果。治疗性诊断可作为营养代谢病的主要临床诊断手段和依据。
4、病理学检查:有些营养代谢病可呈现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如关节型痛风时关节腔内有尿酸盐结晶沉积;其维生素A缺乏时禽的上部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角化不全等。
5、实验室检查:主要测定患病个体及发病禽群血液、羽毛及组织器官等样品中某种(些)营养物质及相关酶、代谢产物的含量,作为早期诊断和确定诊断的依据。
6、饲料分析: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分析,提供各营养成分的水平及比例等方面的资料,可作为营养代谢病,特别是营养缺乏病病因学诊断的直接证据。
四、营养代谢病的防治要点
营养代谢病的防治要点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调配日粮,保证全价饲养;开展营养代谢病的监测,定期对禽群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的变动,正确估价或预测禽的营养需要,早期发现病禽;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如地区性矿物元素缺乏,可采用改良植被、土壤施肥、植物喷洒、饲料调换等方法,提高饲料中相关元素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