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养禽场消毒七误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1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26

消毒作为养禽场疫病预防管理的重要一环,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很多养殖户反映,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消毒,消毒效果却不理想。笔者认为,养禽场的消毒存以下误区:

一是不了解消毒药主要成分和含量,不了解其质量监测动态,盲目购药。有的养殖户贪图便宜,只认价格不认质量,或盲目听从推销人员或他人推荐,相信虚假广告,不注意了解产品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也不注意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就乱购、乱用消毒药,造成消毒效果低下,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和禽产品药残超标。养禽场应在兽医人员指导下,根据场内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要求,有针对性地到合法经营单位选购质量合格的消毒剂,或是选购经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推荐的适宜本地使用的消毒剂。

二是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消毒药物。有的养殖户在某一阶段的生产实践中发现某一品种消毒药物对其养禽场消毒效果不错,因此就认定该消毒药为其养禽场的专用消毒药。殊不知消毒剂作为一种化学制品,长期使用单一品种,会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根本不会产生好的消毒效果,还会形成药物残留,影响禽产品品质。所以,在生产中要注意根据需要轮换使用消毒药品。

三是养殖户业务素质偏低,不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有的养殖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禽消毒,预防性消毒还是发生疫病时的消毒,进雏前的消毒还是终末消毒,都采用单一的喷洒消毒药物的方法进行消毒,认为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操作。其实消毒时,应根据不同的消毒要求、消毒对象和被消毒物的种类、性质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种类,如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生物消毒法等,有时还要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方式混合使用,才会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四是不能够科学配制消毒药,生产过程中超量和超范围使用消毒药。市售的化学消毒药品,因其规格、剂型、含量不同,往往不能直接应用于消毒工作,在使用前要严格按说明书的要求配制实际所需的浓度。有的养殖者为达到立竿见影的目的,盲目超剂量使用消毒药,不按说明书规定用量配制,个别兽药生产厂家、经营企业为达到盈利的目的,诱导养殖者多用药;有的随意把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药剂混合使用,引起配伍禁忌而产生拮抗现象,降低了消毒效果,有的甚至产生毒害作用;有的为图省事,不管消毒药的性质如何,都将消毒药液一次性大量配制,多次使用,这种配制方法使有些必须现配现用的消毒药失效。这种做法,既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又使所产生的毒害物质对人、对环境、对所养禽群形成危害,直接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五是消毒程序不科学。有的养禽场重视消毒工作,不重视环境的清洁卫生,平时只消毒,不注意清除污物,这样附着在被消毒物上的物质严重阻碍消毒药剂与病原体的接触,使消毒药剂对病原体的杀灭作用大大降低;有的养禽场很注意环境的清洁卫生,把圈舍、场地、车辆等收拾得很干净以后再消毒,这样在清洁的过程中会将病原体扩散,造成新的污染。生产过程中应先使用稀释好的消毒药剂直接进行消毒,待一定作用时间后,清洁被消毒物上的污物后,再用消毒药剂重复消毒1次,这种消毒程序既科学彻底,消毒效果又好。

六是忽视往来人员、车辆、物品的消毒。有的养禽场内执行了严格的消毒工作,但对往来人员、车辆、物品的进出及消毒不够重视,有的仅在进出口设置了消毒槽,没有能进一步对人员、车辆、物品进行彻底有效消毒的设备设施如紫外线灯、喷洒消毒工具等,有的消毒槽内的消毒液都挥发掉了也不能及时增加、更换消毒药,在进出口没有专人进行监控和消毒,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甚至那些专门收购贩卖病死禽的商贩都可随意进出,造成疫情东家传西家,从而蔓延不可收拾。养禽场应严格控制场外人员、车辆、物品的进出和消毒,从严把关,采取综合控制措施,保证养禽场内取得良好的消毒效果。

七是消毒工作没有科学安排,也没有消毒工作记录。有的养禽场消毒工作很盲目,不是定期消毒或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科学消毒,而是按照饲养人员的意愿进行消毒,有检查就消一次毒,想起来消毒就消一次毒,想不起来就不消毒,毫无规律性,且消毒没有工作记录。有的饲养员昨天刚消完毒,你问他消毒药的品种、配制浓度、消毒方法他都回答不出来,说明其消毒只是草率行事,根本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养禽场应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消毒制度,并做好消毒工作记载。将养禽场消毒工作中的执行人员、被消毒物、消毒药剂品种、配制浓度、消毒方法、消毒时间等详细情况记入《消毒工作记录》,以便将来总结经验或发生问题时及时查阅。

总之,建议养禽场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程序,选用合格的消毒药品和消毒方法,加强养殖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不懂、不了解的问题要虚心向畜牧兽医部门的专家学习,以科学态度对待消毒工作,摒除消毒工作误区,应用科学技术搞好养殖,才能取得实效,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