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败血支原体感染(又称鸡慢性呼吸道病)由鸡败血支原体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鸡表现为气管炎和气囊炎,以气喘、呼吸啰音、咳嗽、鼻漏为特征。火鸡表现为气囊炎及鼻窦炎。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学
鸡败血支原体,为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成员。支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离开鸡体后很快失去活力。在18~20℃的室温下可存活6天。在200c的鸡粪中存活1~3天,在卵黄中37℃时存活18周或20℃ 6周。加热易杀死,加热45℃ 1小时、50℃20分钟即可失去毒力。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长,在5℃冰箱中经21天毒力丧失,-20℃下其传染性可保持3年,-30℃可保持5年之久。低温冻干的病鸡鼻甲骨中的支原体,在4℃冰箱中可以存活10~14年之久,肉汤培养物-60~C保存10年之后仍可培养成功。常用的消毒药可迅速杀死。
2 流行病学
病鸡、隐性带菌鸡和带菌种蛋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尘埃或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也可经被污染的饲料及饮水由消化道传染。但最重要地是经卵垂直传播,因而可使本病代代相传。配种和授精也可传播本病。
感染动物主要为鸡,不同年龄的鸡和火鸡都可感染,尤以 l~2月龄的雏禽最易感,成禽多呈隐性经过。鹌鹑、珍珠鸡、孔雀、鹧鸪和鸽子也能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寒冷季节较严重。本病呈慢性经过,成年鸡多散发,幼鸡则成批发生,发病率10%~50%不等,单纯感染死亡率一般很低。
3 临床症状
人工感染潜伏期约为4~21天,自然感染可能更长。
最初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尔后出现咳嗽、气喘、哕音。最后因鼻炎、窦炎及结膜炎,鼻腔和眶下窦中蓄积渗出物而出现眼睑肿胀,严重时眼部突出、眼球萎缩,常造成一侧或两侧失明。
4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鼻腔、喉头、气管内,表现黏膜水肿、充血、出血,窦内充满黏液或干酪样物质。严重的可波及到气囊和肺部,气囊混浊、囊壁增厚,腔内含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有的可见纤维素性或脓性心包炎、肝周炎与气囊炎一道发生。
5 诊断
5.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尚无指定诊断方法,替代诊断方法为凝集试验(Agg.)和血凝抑制试验(HI)。
病原分离与鉴定:显微镜检查(观察菌落形态)、鸡红细胞吸附试验(致病菌可吸附红细胞)。
血清学检查:全血凝集反应、血清凝集反应、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病料采集:病原分离鉴定可采集病死鸡的气管、气囊和鼻窦渗出物及鼻甲骨或肺组织等。
5.3 鉴别诊断
应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及传染性鼻炎相区别。
6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引起鸡体抵抗力降低的一切因素,鸡群饲养密度不宜太高、鸡舍要通风良好,防止受凉,饲料配合要适当。可用疫苗免疫进行预防。
定期驱虫,做好鸡舍的消毒工作。对种鸡群,定期做血清学检查,以保安全。
鸡场引进种鸡、苗鸡和种蛋时,都必须向无病鸡场购买。必须购买时,购买入场后严格隔离1个月后,证实健康方可混群。
发生本病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病鸡隔离、治疗或扑杀,病死鸡应深埋或焚烧。种蛋必须严格消毒和处理,减少蛋的带菌率。建立健康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