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奶牛骨质疏松症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1-13  来源:中国兽药114  作者:张玲  浏览次数:368
       临床症状与诊断
  本病初期无明显症状,患牛异嗜,常舔食墙壁、牛栏、泥土、砖瓦、石头,喝粪水及尿水;食欲减少,伸颈空嚼;产奶量下降,发情配种延迟。长期脱钙,骨骼变形,尾椎被吸收,最后两节尾椎消失;下颌骨肿大,针能刺入;触摸尾部柔软易弯曲,压无痛感;肋骨肿胀,扁平,叩诊有痛感,管状骨叩诊有清晰空洞音;腕、跗、蹄关节、腱鞘均有炎症;肋软骨肿胀呈串珠样,易骨折;髋结节被吸收,蹄肢变形,拱腰,后肢抽搐,提肢抬腿,产乳高峰期症状更明显;两后肢伸向后方,拖拽前趴,俗称翻蹄亮掌拉拉胯,蹄质变脆,呈石灰粉末状,转移性跛行,易疲劳、出汗,后肢摇摆,行走艰难,后肢频繁交替负重,扶起时腿和肌肉颤抖,短时间就卧下;饮食时好时坏。根据骨质密度、骨皮质厚薄、骨小梁的粗细、椎体变形和骨折的情况可判别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结合血液化学检验结果,与正常值比(健康牛血清钙11.10~11.57mg/dl,血清中无机磷7.38mg/dl),综合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鉴别诊断
  ⒈风湿病:风湿病较难诊断,常与缺钙混淆,静脉注射水杨酸钠,若有特效,可证实是风湿症。
  ⒉缺硒和维生素E症:患本病的牛有典型运动障碍,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治疗,可很快治愈。
  ⒊骨性关节炎:本病是一种从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开始,进而累及骨质、骨膜、关节囊,及关节其他结构的慢性炎症,形成骨赘,引起关节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本病是钙质缺乏及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代谢病,主要是骨量减少,骨的外形并无改变。
  ⒋骨软化病:本病是因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缺乏使骨的钙化发生障碍,骨基质不能钙化,导致骨基质显著增多。可用生化检查和骨骼X线检查加以鉴别。
  ⒌地方性氟骨病:可引起骨质疏松,以骨小梁粗疏表现突出为特征,与本病可区别。
  预防措施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是抓住提高峰值骨量和减缓骨丢失这两个重要环节,改善饲养管理,避免奶牛倒地大劈叉,适当运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防治胃肠炎,以利钙、磷吸收。按不同生长期的营养标准,保证钙、磷正常需要量。日粮中加优质高效骨粉、磷酸氢钙、VA粉、VD3粉,或鱼肝油,钙、磷比例以1.4~1.8:1为宜。每天喂胡萝卜7~l0kg。根据笔者经验,对高产奶牛、老龄牛,定期补喂或静脉注射钙制剂和亚硒酸钠、VE,可防本病发生。对高产奶牛可提早停奶。常修蹄,防止蹄变形加剧。
  综合治疗
  运动疗法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疗法,物理疗法是辅助疗法,常用光疗、水疗、蜡疗、电疗、激光疗法等。
  营养疗法是在饲料中供给足够的钙、磷、维生素、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素。
  药物疗法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防止骨质丢失,维持骨量的药物,如降钙素、钙三醇等;另一类为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的药物,如钙制剂、生长激素、维生素K、氟化物等。具体方法有:
  ⒈饲料中加碳酸钙、乳酸钙、磷酸钙50g/d,另加VA粉、VD3粉2g,连服数日。氟化钠200mg/d,或牡蛎粉、骨粉、碳酸氢钠各l00g混匀,每次加饲料中30g,每天2次,连喂数日。
  ⒉静脉注射10%氯化钙300~400ml,5%葡萄糖500~1000ml,每天1次,或20%葡萄糖酸钙600ml,每天1次,连用7天。但是妊娠期过多注射氯化钙易造成流产,治疗时应审慎使用。
  ⒊VA、VD2万IU、维丁胶性钙20ml注射,精制鱼肝油40ml,连用数天。
  ⒋中药治疗:黄芪、防风、苍术、当归、山药各50g,龙骨、牡蛎、焦三仙各40g,五加皮、白术、五味子各30g,浓鱼肝油50g,每天服1剂。验方:益智仁、草果、砂仁各40g,白蔻、青皮、厚朴、当归、川芎、枳壳、白芍各30g,木香、甘草各25g,生姜50g,大红枣10多个,焦三仙l00g,牡蛎、龙骨(或面粉)各200g,共研细末,拌草料中服,早晚各1次,7天喂完。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