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冬春养鸡需注意的技术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01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01

冬春时节,气候多变,温度低下,雨雪偏多,昼夜及舍内外温差大,鸡疾病多,长速慢,饲养期长,成本高,成活率低。笔者通过多年的临诊,实地观察后认为:冬春养鸡是一年中最难的季节,要获得理想的饲养效果,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适宜的温度

温度是维持鸡体生长的必备条件。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养鸡成功的关键。鸡的理想温度育雏期32—28℃,育成期20—25℃,并保持相对恒定,而冬春季节很难达到这一要求。故应加强育雏期的保温,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贼风、穿堂风的侵入。一批鸡分布均匀,饮食正常、宁静、活动自如,无扎堆呆滞即为理想的温度。

2、合理的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是提高场地利用率的措施,也是利用鸡体散发热量,提高舍内温度,降低鸡场费用的有效手段,由于冬春环境温度低,一般饲养密度可比其他季节提高10—15%。

3、正确处理保温与通风透气的关系

该季由于饲养密度加大,强调鸡舍保温而往往忽视通风透气,故而极易导致舍内空气污浊,病菌大量滋生。鸡长时间吸入C02、氨气等有害气体及生长在病菌滋生的环境,往往高发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喉炎,CO2中毒症,导致成活率下降。正确的方法应该每隔2~3小时通风10~15分钟,特别是塑料薄膜保温的育雏阶段,最好在棚顶部开设数个天窗,达到即保暖又排浊气的目的。人进入鸡舍无不良异味感,棚内四周塑料膜上无水珠粘挂为理想的环境。

4、饲料质量

该季气候恶劣,鸡抵抗力相对薄弱,提高饲料质量至关重要。雏鸡阶段饲料中蛋白含量应提高3%-5%,育成期饲料中能量适当提高,饲喂量也适当增加,以抵御风寒消耗。对放养鸡提倡迟放牧,10时后投料,晚上投足料水,达到既省料又快速育肥的效果。

5、加强防疫工作

冬春季节,尤其是放养的三黄鸡长速慢,饲养期长,存在的风险性大。加强严格科学的防疫措施十分必要。该季鸡防疫除常规免疫外,放养鸡应在60日龄左右加强一次新城疫免疫,同时应特别强调鸡传支、禽流感的免疫工作。

6、增强场地消毒观念

农户养鸡只重视治疗轻视消毒。由于冬季的特殊情况,鸡体抵抗力差,肠道菌群容易失调。加强场地消毒,改善外部环境条件,对鸡体十分有益。特别是育雏阶段,舍内饲养的鸡,场地定期清扫、定期消毒、勤换垫料,料桶饮水器隔天消毒,杜绝外人入场,尤有必要。

7、疾病治疗

冬春养鸡疾病较多,但突出的是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侍支、传喉、禽流感等。平时除加强饲养管理外,一旦发病立即请兽医诊治,及早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