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得了传染性胃肠炎怎么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2-15  来源:兽药营销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674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养殖户所说的“冬季拉稀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致2周龄内子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

病原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对次氯酸盐、氢氧化钠、甲醛、碘、碳酸以及季胺化合物等敏感;不耐光照,对胆汁有抵抗力,耐酸,对热敏感,但在低温下可长期保存。

流行病学

本病能引起各种日龄的猪发病,发病猪只日龄越小,病情愈重,死亡率也愈高,2周龄内的子猪死亡率可达90%~100%。以深秋、冬季、早春多发。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行感染。

临诊症状

一般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12小时~24小时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体重迅速下降,子猪明显脱水,发病2天~7天死亡,死亡率可达100%;2周龄~3周龄的子猪,死亡率相对较低。断乳猪感染后2天发病,表现水泻,呈喷射状,粪便呈灰色或褐色,个别猪呕吐,在5天~8天后腹泻停止,死亡少,但体重下降,常表现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有些母猪与患病子猪密切接触反复感染,症状较重,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也有些哺乳母猪不表现临诊症状。

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病毒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入侵机体。在小肠上皮细胞发生感染,导致空肠和回肠的绒毛显著萎缩。感染的上皮细胞受到破坏脱落,破坏了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功能,使肠道水解乳糖和吸收其他营养成分的功能下降,肠腔内高渗,导致严重腹泻脱水。

主要的病理变化为急性肠炎,从胃到直肠可见程度不一的卡他性炎症。胃肠充满凝乳块,胃黏膜充血;小肠充满气体。肠壁弹性下降,管壁变薄,呈透明或半透明状;肠内容物呈泡沫状、黄色、透明;肠系膜淋巴结肿胀,淋巴管没有乳糜。心、肺、肾未见明显的肉眼病变。

诊断

在冬春季节,根据猪只发生水样腹泻、呕吐,尤其是2周龄子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也引起类似的猪腹泻临诊症状。所以必须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的诊断,才能确诊。

预防与治疗

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首先对患猪采取禁食,一般禁食2-3天。但在此期间,应将“口服补液盐”30-50克溶于1000毫升温水中让猪自饮。然后结合下列药物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

(1)交巢穴注射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2-4毫升,每日1次。

(2)肌肉注射速痢停注射液(江西民星兽药厂生产),按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日2次,连用2-3天。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