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季节奶牛多汗症的治疗
龙江县景星镇畜牧站于2001~2009年共诊治奶牛多汗症34例,占奶牛发病总数的28%。
1发病情况
1.1胎次
在景星镇畜牧站所诊治的34例奶牛多汗病奶牛中,有3胎牛6例、4胎牛18例、5胎以上的占10例。
1.2产奶量
据34例多汗病牛的产奶量统计,奶量均在20千克/天以上的奶牛多发,产奶量越高,多汗病出现的越早,而且汗量越多。一般多发生在泌乳盛期或干奶期之前。最早的是产后7天发病,最晚的是泌乳3个月之后发病,而在泌乳初期或干乳期未见发病。本病多发于秋冬春季节,呈散在发生。
2病因分析
该地地处寒冷,冬季舍饲及光照少,青绿饲料不足。而加之高产奶牛需钙量大,每千克乳汁里含1.2克钙,如果产奶量为30千克,从乳汁中流失的钙约为36克/天。经血清钙含量检测,病牛血钙降低至6~8毫克或更低。一般100毫升血液中钙含量降低为8~9毫克或更低,而且钙磷比例失调,以及饲喂精料过多,消化道中产酸多,与钙结合成不溶性钙,体内维生素D不足,都不能使奶牛及时补钙。由于体内钙含量不足,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而使汗腺分泌增强,大量出汗,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奶牛生产瘫痪及爬卧不起综合症。
3临床症状
3.1患病初期
病牛精神食欲、反刍及体温均较正常,只是不愿走动,在榨乳中后期,两前肢的肘头内侧及两后肢的股内侧出汗较明显,用手触摸时有明显的潮湿感,有的早晨出汗,有的晚上出汗,有的在挤乳时出汗,有的是在前肢上部或者耆甲部出汗,有的牛在躯体一侧出汗,有的是全身出汗。寒冷天气时,被毛由于出汗而似附着了一层雾或霜。
3.2患病中期
泌乳量明显下降,在乳牛发病出汗的期间,泌乳量明显下降,有的降至原产量的1/2左右,同时乳汁也稀薄。
3.3患病后期
出现泌乳量下降、食欲不振、反刍机能减弱、运步迟缓、四肢无力、心音弱,最后多继发爬卧不起综合症。
4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病因分析及临床症状,均可初步诊断为奶牛多汗症。
5治疗
对临床34例多汗病乳牛,笔者坚持以补钙为治疗原则。
黄芪150克,党参50克,五味子60克,当归60克,白术50克,甘草60克,将药研磨开水冲涤温1次灌服,每天1次,连服5天。平时喂给柔软易消化的饲料,增加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增加光照。
6讨论
根据发病情况及钙制剂治疗有明显疗效和化验检查,笔者认为奶牛多汗病主要是由于钙代谢障碍引发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及时改变饲料搭配,会导致产奶量下降,甚至软骨病、生产瘫痪等疾病的发生。
此病早期不易发现,从而错过治疗时机,有的病例补钙1次后痊愈,但易复发,配合中药后,加上饲养管理改善,其疗效显著且不易复发。
东北地区进入春冬秋季节,饲料单一,天气寒冷,要对奶牛多加护理,准备充足饲料,注意补充钙质及各种微量元素。